今天这事儿得从上周三说起。当时盯盘看得我眼珠子发直,突然弹出来一条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消息,好家伙,相关股票蹭蹭往上涨。我就纳闷了,这股票咋还自动分帮结派?一咬牙决定把股票概念分类这事儿整明白。
第一步:到处扒拉资料撞了满头包
先抱着手机猛刷财经新闻,结果越看越懵圈。什么"题材股"、"赛道股"、"周期股",跟报菜名似的。后来干脆翻出半年前打印的券商研报,在书堆里刨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直接按三个土法子开整:
- 政策刺激型:上头出个文件就能窜天猴的,比如昨儿说的新能源补贴股
- 行业景气型:跟着整个行业吃饭的,像去年猪肉涨价带飞的那些养殖股
- 纯炒作风:啥业绩没有全靠编故事的,元宇宙刚火那会儿满地都是这玩意儿
第二步:实战检验差点把裤衩赔光
拿模拟盘试水,看见"东数西算"政策出来就冲进去追高,结果当天就被套牢。转头研究消费电子景气度,发现某果链龙头库存数据不对劲,赶紧把手里的票清了,躲过后面15%的大跌。最坑的是跟风炒"预制菜概念",那公司就是个卖速冻水饺的,硬说自己在搞高端料理包,三天就亏掉一个月奶茶钱。
血泪教训:
政策型要跑得比兔子还快,景气型得看企业真本事,概念炒作根本就是火中取栗
第三步:搞出个野路子分类表
周末拿彩色便签贴满一桌子,突然发现能按爆发力和持久力分类:
- 烟花型:政策突发利嗖上去就噼里啪往下掉
- 老黄牛型:行业龙头业绩稳,走得慢但能扛揍
- 海市蜃楼型:故事讲得天花乱坠,财务报表稀碎
拿这套土办法复盘今年行情,光伏就典型是从"烟花"变"老黄牛",现在又往"海市蜃楼"那儿靠——产业都过剩了还有人吹技术革命。
摔出来的经验
别管券商吹得多高大上,记住这三条保命:
1. 政策票见好就收,别等茶凉
2. 景气票要看财报倒数第三行,别信大V吹牛
3. 概念票当消消乐玩,划拉两下赶紧撤
折腾半个月发现,分类再全也架不住庄家掀桌子。现在电脑屏保就写俩字:手慢无。咱韭菜的自我修养,就是跑路时别回头看爆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