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短视频看到有人炒股赚了钱,心里痒痒的,立马点开炒股软件想试试水。结果首页那个绿油油的"上证指数"数字跳来跳去,看得我直挠头——这玩意儿到底咋回事?凭啥涨涨跌跌的?一拍大腿决定自己整明白!
先弄点资料垫垫肚子
直接冲去图书馆,抓了十几本讲股票的书摞桌上。刚翻开第一本就看懵了,全是"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这种天书词。气得我合上书直奔报刊区,结果在角落发现本《小散炒股日记》,可算找到人话版了!立马捧着书蹲在暖气片旁边开啃。
拿真金白银试水温
看完书第二天就往证券账户充了五百块,专挑上证指数里的大块头公司买。早上九点半准时蹲在手机前,眼看着买了银行股大盘就跳水,慌得手抖差点把手机摔汤碗里。赶紧翻书查原因,原来是隔壁老王在新闻里喊了句"房贷收紧",连我碗里的馄饨汤都在哆嗦。
把碎片拼成整图
折腾半个月后,在厨房切菜时突然开窍了。顺手抓了张超市小票,在背面哗哗写下:
- 新闻联播里的大事(最近菜市场肉价猛涨,大盘立马蔫了)
- 钱袋子松紧(听说要降利息,水泥股噌噌往上窜)
- 大哥们的脸色(茅台中石油这种巨头打个喷嚏,整个上证就感冒)
- 洋人动向(上次老美加息,害得我自选股全飘绿)
实践出真知
前天小区解封,蹲在楼下早餐摊嗦粉时验证想法。听见两个穿西装的大哥聊天说出口订单黄了,立马打开手机清掉外贸股。下午果然看见航运板块集体扑街,手里攥着的油条差点笑掉进豆浆碗。
折腾这小一个月算是整明白了,想摸清上证指数就得像熬汤——政策当锅底,资金当高汤,再把龙头股当主料,国外动静当调料。现在每天看大盘就像看小区菜价牌,心里门儿清!(就是五百块本金还剩三百二,这学费交得肉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