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这支中欧品质消费股票A,倒不是因为突然爱上炒股了,而是被楼下王大爷天天在小区花园里吹牛给刺激的,说什么闭着眼买消费基金都赚翻。行,咱也研究研究,看看是不是真那么神。
第一步:不查不知道,一查懵住了
我先摸出手机,点开那个绿油油的基金APP,输入名字。乖乖,光名字带“消费”的基金密密麻麻一长串!找半天才定位到这支。点开详情页面,第一眼瞄过去——近一年那根线,跟过山车下坡似的往下溜,绿得我眼皮直跳。王大爷嘴里那个“闭眼赚”的场景,在这基金身上暂时是连影子都没瞅见。
第二步:死磕那仨潜力点
王大爷嘴里吐不出详细货,我得自己扒。网上搜了一圈吹这支基金的软文,总结下来基本就围着这三点转:
- 抱紧“消费升级”大腿:说什么现在人都追求高端、健康了,基金经理就爱挖这种好货。翻它重仓股,确实一堆没听过的洋名字护肤品还有国内大牌白酒,听起来挺唬人。
- 明星基金经理光环:那经理名字旁边挂了一堆小奖杯图标,历史业绩看着挺漂亮(主要是几年前)。营销号都使劲吹,说是消费赛道“老司机”。
- 死磕“品质”俩字:标榜自己投的都是有“护城河”、能提价还不怕没人买的“硬气”公司,说白了就是觉得这些牌子够牛,消费者认。
看着挺像那么回事对?我差点就信了。但转念一想,王大爷年初还在吹白酒无敌,现在不也蔫了?立马清醒了点。
第三步:真金白银试了下水温
纸上谈兵不顶饱,我抠抠搜搜拿了五百块,分成三份,打算搞点实战记录:
- 第一笔:看完软文热血上头时。那天晚上刷到篇文章,吹得天花乱坠,好像明天这基金就能飞。脑子一热,直接扔了三百进去,买在了一个小山顶上。
- 第二笔:跌麻了补仓。过了俩礼拜再看,好家伙,又往下掉了一截。心里有点毛,但想着“长期持有”、“消费是永恒主题”这些鸡汤,一咬牙又扔了一百五进去“摊低成本”。
- 第三笔:完全躺平佛系。一笔五十块,干脆设置了个定投扔那不管了,就当买彩票了,省得天天看闹心。
现在加起来三个多月了,那五百块?缩水了快五十!别说潜力了,连本都快保不住了。最近王大爷在花园里也不怎么吹他的“消费神话”了,改成抱怨菜价了。
你说基金经理厉害?是,人家过去风光过。但你架不住现在大环境是真不行!大家兜里钱都紧巴巴的,还升级?能省就省了!白酒再香,送礼的人也少了。那些所谓“品质”公司,提价试试?你看消费者买不买账就完了。现在看来,这些“潜力点”有点像水中月,道理都对,就是落不到实处。
我这五百块实战血泪史就一句话:基金宣传的饼再香,也得看看锅底下还有没有柴火在烧!就这表现,还不如我余额宝里的蚊子腿利息实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