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蹲马桶刷财经新闻,突然看到天威视讯连拉三个涨停板,我后脖子一凉:这啥情况?我上个月刚割肉清仓!赶紧翻出收藏夹里那堆券商软件,结果满屏跳红的自选股晃得我眼晕。
一、翻箱倒柜找券商预测
拖鞋都跑飞一只,我扑到电脑前打开某证券平台,在搜索框哆哆嗦嗦敲下"002238天威视讯"。页面跳出来全是K线图和分时成交,啥目标价预测连个影儿都没有。切到另一家平台,点进"深度资料"栏目,好家伙,非得逼我扫码开户才让看完整版研报。
关键转折出现在午饭后:我拿小号注册了个新账户,伪装成萌新韭菜点进"券商评级"板块。这回可算在犄角旮旯扒拉到三家机构的报告:
- 券商A用红色加粗字体喊"强烈推荐",目标价比现价高出三成
- 券商B阴阳怪气写个"中性",说当前估值像吹胀的气球
- 券商C更绝,直接把三个月前的过期报告挂上面充数
二、数据打架让我原地裂开
捧着手机左滑右滑对比,发现券商A把广电5G业务吹得天花乱坠,说智慧家庭项目即将爆发。转头看券商B的冷水泼得透心凉:"宽带用户流失率18%没见改善,新业务投1块钱才赚5毛"。最离谱的是两家算目标价连基础数据都对不上——A家说公司现金储备够烧三年,B家却说下季度就要找银行贷款。
逼得我翻出压箱底的会计书,蹲在阳台一根根抽烟捋逻辑:按券商A的算法,把三年后可能的利润都算成今天的钱;券商B却连库房里老设备的折旧都要抠出来算两遍。摊开笔记本列了五条矛盾点:
- 用户增长统计口径差三倍
- 5G设备成本预估相差上千万
- 折旧期限凭空多算两年
- 政府补贴被算进主营收入
- 竞品分析漏掉隔壁省广电
三、突然收到微信暴击
正纠结要不要抄底补仓,大学炒股群突然弹出条语音:"快跑!营业部老张说大股东在偷偷质押股票!"吓得我手指一抖按到刷新键——页面卡在券商C的过期报告上,鲜红的"买入"评级和此刻绿油油的股价形成绝妙讽刺。
干脆把笔记本往前一推,在涨停价挂的买单全撤了。想起五年前刚入市时轻信某券商38块目标价冲进獐子岛,结果遇见扇贝第三次跑路的惨剧,手里的冰可乐突然就不甜了。
傍晚遛狗时收到开户客户经理的促销短信,瞄了眼那句"目标价仅供参考",突然觉得锅里煨的排骨汤都比这些预测靠谱。走到小区垃圾站时,顺手把券商研报截图删了个精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