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事儿我可得好好唠唠,上周不是心血来潮想整点场内基金玩玩嘛结果差点栽坑里。刚开始那叫一个自信满满,直接点开交易软件里的“排行榜”就冲进去了,想着紧跟大神的脚步,排前面的肯定香!
第一步:照着葫芦画瓢,差点翻了船
我寻思着简单,打开那个排行榜页面,啪一点,按“近三个月收益”从高到低排得明明白白。好家伙,排第一那只基,收益率写得那叫一个诱人,红彤彤的数字,看得我眼睛都直了,心想“这还不稳了?买它!”脑子一热,小手一抖,真金白银就进去了。
结果? 买完第二天,大盘就开始不对劲,这只基哗哗往下掉,跟吃了泻药似的。我那叫一个懵,赶紧去排行榜翻,这才没几天,它都跌出前十了!合着我成了山顶上站岗吹冷风那个?气得我晚饭都少吃半碗!
第二步:死磕排行榜,发现猫腻
亏了钱,这回不瞎搞了。老老实实蹲那儿研究这个排行榜。我发现几个巨坑的点:
- 光看排名靠前有屁用? 今天第一,明天可能就垫底了,跟坐过山车似的。有些基玩得贼猛,行情好就上天,行情差就直接躺平当咸鱼,风险高得要命。
- 那“近X月收益”是个虚头巴脑的东西。 就跟我家楼下那家饭店一样,搞促销那几天,门口排长队,看着贼火,促销一停,人影都没一个。很多排名靠前的基,可能就是最近一个月、三个月撞大运了,赶上风口猪都飞嘛实际咋样真不好说。
- 排行榜花样贼多,得仔细瞧。 啥“综合排名”、“涨幅排名”、“成交额排名”……五花八门。光看一个排名就跟盲人摸象一样,只能摸到一条腿。
那晚上我对着电脑屏幕研究了俩小时,眼都看花了。
第三步:学大神“多维度”瞅瞅,扒掉马甲
吃了亏,得找原因。我就琢磨那些真赚到钱的“民间高手”咋玩的?后来才明白,人家根本不是只看那一个排名数字!我开始学着整点花活:
- 时间拉长点看。 点开那只排名高的基,先不看最近的“高光时刻”,而是往下扒拉扒拉,看看它“近1年”、“近3年”甚至“成立以来”是啥德行。要是短期猛如虎,长期软脚虾,这种基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我就发现好几只短期冲榜的“渣基”,三年看下来,收益率居然是负的!好家伙,差点又上当!
- 成交量也不能忘。 排行榜旁边还有个“成交额”排序。点开看看排名高的那些基,是不是买卖的人很多(成交额大)。为啥看这个?你想,像冷门基,可能就几个人在玩,价格说涨就涨,说跌就跌,跟小破船似的晃悠不稳当。成交额大的基,玩的人多,船大更稳点,价格不那么容易被人瞎炒上去。
- 得看看“身份证”——持仓。 光看排名数字没用,得知道这基的钱投了啥玩意儿。点进去看看“持仓详情”(一般在基金页面详情里能找着)。比如一只基要是前十大持仓全是白酒,那白酒股崩了,这基能好的了?要是持仓很分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那种,相对可能稳当点,不会因为一个行业崩盘就完蛋。
- 基金类型、规模都别放过。 搞明白它是投哪类货的(比如是指数基?行业基?还是啥都投一点的混合基?)。再看看它规模多大,太小的基(低于一两个亿那种),感觉也不怎么靠谱,万一清盘了就歇菜了。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感觉自己才刚摸到点门道,不再是那个只看数字高低的莽夫了。
第四步:实战复盘——真没那么简单
后来我又试了试。先用排行榜“扫货”,扫那些排前面的基,然后赶紧打开第二步学的那堆方法:
1. 时间轴拉长看:哇,有只基最近一个月涨了20%多,猛得很!结果一看它去年全年跌了30%…这谁敢碰?
2. 扒持仓:另一只看着不错的基,点进去一看,重仓全在芯片半导体。好家伙,这波动不得更刺激?我这小心脏可受不了。
3. 看热度(成交额):发现好几只基排名都凑合,但其中一只成交额巨高,像天天挤满人的菜市场,买卖很活跃。另一只排差不多的,成交额很小,就像个荒凉的小卖部,半天没人。我选了那只“菜市场基”,买卖点价格差小点,心里踏实点。
我东拼西凑选了两只基组合了一下,一只成交额大的宽基指数,一只行业基但看了持仓还行。到现在持有了小一周,虽然没大赚,但至少没有像第一次那样一泻千里,甚至还有那么点微红。心态稳多了!
说白了,场内基金排行榜这玩意儿,它就是个超级大的数据池子,好东西肯定在里头,但脏东西也不少!大神咋看排名?人家根本就不是只看排名本身!人家是用排名快速筛一圈种子选手出来,然后再掏出放大镜、照妖镜、八倍镜,把这帮“种子选手”里里外外扒个精光! 历史成绩、押了啥宝、买卖方便不、体格壮实不壮实……这些筛完了,才敢下手。想抄大神作业,光瞄一眼排名数字?那可真是想得美!这坑我算踩过了,钱没白亏(虽然想起来还是有点肉疼),记下来也给大家提个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