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个粉丝私信问我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到底有啥门道,正好前两天我自己也在琢磨这事儿。说实话刚看到那些上市公司股东名单里挂着"香港中央结算"这个名儿时,我也犯迷糊。
开始瞎琢磨
上周四晚上在家嗑瓜子刷股票软件,无意中点开招商银行股东名单,看见排第二的就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我挠着头想:这不是个中介吗?为啥这么多股票都在它名下挂着?赶紧打开电脑查资料,搜出来一堆官方术语看得我脑壳疼。
找明白人唠嗑
第二天专门约了券商朋友老王撸串,三杯啤酒下肚他才说破:"你傻,这哪是普通股东!这就是个超大号存钱罐!"原来那些港股通的外资,什么摩根大通贝莱德之类的,买的A股全托管在这儿。老王的原话特别糙:"好比全村人把鸡蛋都放一个筐里运输,省得过关卡时挨个掏出来检查。"
自己动手查数据
回家就较上劲了,打开股票软件挨个翻行业龙头:
- 贵州茅台十大股东第三名是他
- 宁德时代股东列表里他占6.81%
- 连中国平安这种巨无霸都有他5%股份
翻着翻着突然开窍了——这不就是外资风向标吗!
整夜睡不着捋逻辑
凌晨三点蹲阳台抽烟,突然想通三个好处:
第一省心程度堪比外卖。外资不用自己跑内地开户,就像我点外卖不用下楼,动动手指头就完事。
第二流动性能救命。去年医药股大跌时我亲眼看云南白药的数据,香港结算持股比例逆势往上涨。这才懂老王说的"跑路时比谁都快"是啥意思。
第三跟着喝汤稳当。上周照葫芦画瓢,专挑他持股比例连续增加的公司。结果真邪门,像三一重工这种,外资加仓路线跟我买奶茶似的规律。
今早拍大腿明白的事
今早蹲厕所刷到个新词叫"聪明钱",差点把手机摔马桶里。这不就是说香港结算背后那帮外资嘛去年新能源涨疯的时候,数据就显示他们提前三个月开始囤货。现在终于整明白了,盯着这个中介的持仓变动,跟老司机抄作业有什么区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