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平时是怎么盯香港股市那摊子事的。也不是啥高深学问,就是我自个儿摸索的一套笨办法,主要是图个心里有数。
第一步:早起先瞅大盘
每天早上起来,洗漱完,弄杯茶,电脑就打开。我一般先不开别的,就开那个常用的看行情的东西。第一眼肯定看恒生指数,红的绿的?涨多少?跌多少?昨天收盘啥情况,今天开盘又是个啥脸色,心里得先有个大概。最近老在两万点上下晃悠,所以这个整数关口我也会特别留意一下,站上去还是没站稳,感觉还是挺重要的。
第二步:科技股也不能落下
看完恒生指数,眼神就挪到恒生科技指数上。这几年科技股风头劲,波动也大,对整个市场情绪影响不小。所以科技指数咋样,里面那些大块头,比如腾讯、阿里、美团这些,都得扫一眼。看看是普涨普跌,还是有啥特别突出的。
第三步:翻翻自己手里的和关注的
大盘和科技指数看完,就该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我把我持仓的那几只股票拉出来,一个个看过去,涨跌幅、成交量变化。
- 还有就是我一直放在观察列表里的,没买但是一直琢磨的那些,也得看看它们今天的动静。
主要是看看有没有啥异常波动,突然拉升或者跳水,都得琢磨琢磨背后是不是有啥消息。
第四步:看新闻,找原因
光看数字还不行,K线图也不能说明一切。我 обязательно会花点时间看看财经新闻。主要是看跟香港股市相关的,比如:
- 有啥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出来?
- 内地或者香港本地有啥新政策发布?
- 我关注的那些公司有没有发公告,业绩咋样,有啥并购重组没?
- 还有就是美股隔夜表现,对港股开盘影响挺大的,也得解下。
有时候看着股价没啥动静,但新闻里可能已经有风向。或者股价突然动,配合新闻一看,,原来是这么回事。
第五步:瞅瞅成交量
这一点我觉得挺关键的。光涨不放量,或者跌但量不大,感觉都不太实在。我习惯看看大盘的总成交额,还有我自己关注的个股的成交量变化。要是涨的时候量能跟得上,那说明大家热情高,买的人多;要是缩量上涨,就有点虚,我心里就得打个问号。像最近说的那个反弹,我就特别留意成交量跟上没有,量要是上不来,总觉得不踏实,怕是“假动作”。
第六步:盘中和收盘再瞄几眼
早上这一套做完,基本上心里就有个底。但市场是随时变的,所以我中午吃饭前后、下午收盘前,有空的话还会再打开软件扫几眼。看看盘中走势有没有啥大变化,特别是下午两点半以后,有时候欧洲那边开市,或者尾盘资金有异动,都可能影响收盘结果。
基本上我就是这么一套流程下来。说不上多专业,也不敢说能预测得多准,但起码能让我对市场正在发生什么有个基本的解,做决策的时候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这玩意儿,还是得自己亲自盯着、感受着,光听别人说不行。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希望能给大伙儿一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