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盯盘的时候,又瞅见双环科技(代码就不提了,免得像荐股的)这票有点动静,就想着深入挖挖,看看最近是不是真有啥好事儿发生。毕竟这公司以前也是折腾过一阵子的,得弄清楚现在是个啥情况。
第一步:先翻翻最近的公告和新闻
我这人习惯先看官方的东西,所以就去找了找他们近期的公告。嚯,还真不少。
- 先是看到个定增的消息。说是要发股票募集资金,好像是为了买个叫“宏宜公司”的股权,占大头那种。这种资本运作,通常都意味着公司想搞点大动作,要么是整合资源,要么是拓展业务。
- 然后又看到一个合作。说是要跟那个搞自动化控制挺厉害的中控技术一起搞什么“智能工厂”。这个听着就挺高大上的,现在不都讲究工业升级、智能制造嘛这算是个跟得上潮流的动作。
- 还有一个跟比亚迪的合作。这可是个大新闻,说是成了比亚迪的纯碱供应商,还签了第一批合同。能搭上新能源车巨头这条线,对公司来说肯定是实打实的利说明产品质量或者产能得到了认可。
光看这几条,感觉确实有点东西,不是空穴来风。
第二步:结合背景,捋一捋思路
我记得双环科技之前是宜化系的,那几年整个宜化系日子都不太好过,亏损、事故啥的。后来不是湖北省国资进来了嘛成了实际控制人。我就琢磨,这国资背景来了之后,动作肯定要多起来。
你看:
- 收购宏宜公司,这很可能是国资主导下的资源整合,想把盘子做大做强。
- 搞智能工厂、5G工厂(后来查到他们还入选了湖北省的5G工厂名单),这是提升内部效率,降低成本,搞技术升级。
- 还有一个热力系统改造项目,说是能节能降耗,每年省不少钱。这也是实实在在降本增效的动作。
这些动作连起来看,就比较清晰了:国资入主后,从资本运作、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几个方面都在发力,想让公司重新支棱起来。
第三步:关注具体业务的亮点
除了上面那些宏观层面的动作,我还特别留意到一个细节,就是他们在电池级碳酸钠这块好像有突破。说是国内首家量产啥的。
这玩意儿现在跟钠电池挂钩,钠电池又是新能源领域一个挺热乎的方向。虽然现在可能量还不大,但如果这个技术路线走通了,未来想象空间就打开了。这也是为啥能跟比亚迪这种新能源大佬搭上线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猜。
总结下我的实践感受
通过这么一番梳理和挖掘,感觉双环科技最近的这些消息,不是零散的点,而是形成了一条线。从国资背景介入开始,到一系列内部挖潜(节能改造、智能工厂)、外部拓展(收购、傍上大客户比亚迪)、技术突破(电池级碳酸钠)的动作,逻辑是比较顺畅的。
公司以前也确实有过困难时期,这些利好能不能完全兑现,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就我这回实践查探的过程来看,至少公司层面确实在积极地做事,想往好的方向发展。不像以前那样死气沉沉了。后续还是得继续跟踪,看看这些项目落地的情况,以及对业绩的实际影响。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算是我自己做的一次功课记录,分享给大家看看过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