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是怎么每天关注美国那三大股指的。这玩意儿,虽然隔着太平洋,但动静不小,关系到不少事儿,所以养成习惯了,每天都得瞅瞅。
我的每日“看盘”习惯
咱也不是啥专业分析师,就是个普通老哥,关心点经济动态。每天早上起来,洗漱完了,沏杯茶,第一件事差不多就是打开家伙事儿,看看昨晚上美国那边股市收盘咋样了。
我一般是这么个流程:
- 第一步:打开信息源。 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电脑,点开我常用的那几个财经APP或者网站。这年头信息多,找几个自己信得过、用得顺手的就行,不用搞得太复杂。
- 第二步:直奔主题。 找到“美股”或者“国际市场”这类板块。目标很明确,就是那三个最常提的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道指)、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纳指),还有标准普尔500指数(标普500)。这哥仨基本能反映个大概齐了。
- 第三步:看关键数据。 主要瞅几个数:这三个指数收盘的点位是多少,最重要的是涨了还是跌了,还有就是那个百分比变化。红的绿的(或者涨跌箭头)一眼就能看明白大概情况。是普涨,还是都跌了,或者有的涨有的跌,心里就有个数了。
- 第四步:稍微看看原因。 光看数字不过瘾,还得大概了解下为啥涨为啥跌。信息源那块儿通常会配点简单的快讯或者分析。是美联储又开会说啥了?哪个大科技公司发财报超预期了?还是又闹啥国际贸易紧张了?快速扫一眼标题和摘要,知道个大概就行,不用深究。
记录与感受
基本上,每天花个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这套动作就做完了。我也不搞啥复杂的技术分析,就是看看大方向,感受下市场温度。
比如最近这段时间,感觉就是反反复复的。你看前几天,可能还涨得挺欢,一片喜气洋洋,感觉要创新高了似的。结果没两天,可能又因为点啥消息,duang一下又跌回去了不少。新闻标题也老是说“涨跌不一”、“盘中震荡加剧”啥的,确实就是这么个情况。
举个例子,就像某天我看到的:
- 道指可能跌了不少,比如跌了1个多点。
- 但纳指,可能就稍微涨了一点点,或者跌得不多。
- 标普500夹在中间,也可能是小跌。
这就说明市场看法不一致,有的板块强,有的板块弱。看到这种“涨跌不一”的情况,就知道市场可能有点犹豫,或者在消化不同的信息。
有时候也会碰到集体大涨或者大跌。前阵子不是有过一天,三大股指都涨了不少嘛看着就挺提气。也有那种都跌超过2%的时候,看着就有点揪心了。
我就是通过这么个简单的日常实践,每天去获取信息,记录下市场的基本表现(主要是在脑子里记个大概),然后感受一下市场的情绪。不是啥高深学问,就是个持续关注的习惯。时间长了,对市场的节奏感会好一些,也能更好地理解一些财经新闻后面代表的含义。对我来说,这就够用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