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聊聊我看过的那些股票书的事儿。
刚开始进股市那会儿,啥也不懂,基本上就是听消息,追涨杀跌,结果可想而知,亏得不明不白。后来我就琢磨,不能老这么瞎搞,得系统学学。咋学?最直接的办法,看书呗。
找书的过程
一开始也是没头苍蝇,不知道看啥就上网到处搜,看人家推荐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本,什么《聪明的投资者》、《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证券分析》之类的,好像不看这几本就没入门似的。还有人推荐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说那里面都是干货。
我就寻思,行,那就从这些经典开始。跑去书店,也上网买,陆陆续续凑了几本。
开始啃书
有些书真不好啃。
- 那个《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写的,讲价值投资,安全边际啥的。道理是好道理,但读起来有点费劲,里面有些概念对我当时那个水平来说,理解起来挺绕的。
- 《证券分析》就更别提了,那厚度,那内容,感觉跟教科书似的,看着看着就想睡觉。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倒是挺有意思,像看小说,讲利弗莫尔那哥们儿怎么在股市里起起落落。这本书读起来快,但更多的是感受市场的人性、纪律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方法没讲多少。
- 还有讲技术的,比如那个《日本蜡烛图技术》,教你看K线图。这个相对直观些,我当时还挺认真地对着K线图找各种形态,什么锤子线、启明星啥的。
- 巴菲特的信,比较实在,都是大白话,讲他的投资理念,怎么看公司,怎么长期持有。这个对我影响还挺大的,让我明白好公司是基础。
实践和体会
看了这些书,是不是就能赚钱了?想得美。
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刚开始,我试着学格雷厄姆,找低估值的股票,算安全边际。算来算去,发现好公司不便宜,便宜的看不上,挺矛盾。
又试着学技术分析,对着K线图找买卖点。有时候好像挺准,有时候又被市场打脸。感觉技术分析这东西,用好了是辅助,用不好就是刻舟求剑。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里强调纪律和心态,这个我倒是深有体会。亏钱很多时候不是方法不对,是心态崩了,不肯止损,或者赚点就跑。
现在的看法
现在回过头看,这些书还是很有用的,但不能迷信任何一本。它们提供的是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 价值投资的书,教你把买股票当成买公司的一部分,关注基本面,长期持有。
- 技术分析的书,教你观察市场情绪和价格走势,找短期机会。
- 讲交易心理和纪律的书,提醒你股市是反人性的,得控制自己。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了某个具体的招数,而是通过看这些书,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投资逻辑。我知道了不能瞎买,得有理由;我知道了风险控制很重要,不能一把梭哈;我知道了投资是长期的事,不能指望一夜暴富。
要问我看这些书最大的收获是就是让我从一个纯粹的赌徒,开始向一个思考者转变。虽然现在也还在摸索,但至少方向感比以前强多了。看书只是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得自己一步步走,在市场里不断实践、总结、调整。
行了,今天就唠叨这么多,都是我自个儿折腾过来的一点体会,不一定对,大家随便听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