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个所谓的“88魔咒”。刚开始听到这词儿的时候,我压根没当回事儿,觉得就是些市场上的闲言碎语,跟什么“星期四效应”差不多,听听就算了。
就喜欢自个儿琢磨,不爱听别人瞎咧咧。我就开始自己留意了。也不是刻意去研究,就是平时看盘、看新闻的时候,顺带着关注一下那些基金、机构它们的仓位变化。特别是每个季度末,或者市场比较火热、大伙儿都嗷嗷叫着冲进去的时候,我就会多瞅几眼那些数据。
你还别说,留心观察了一段时间,好像还真有那么点意思。我记得有几次,市场情绪特别高涨,各种“牛市来了”的声音不绝于耳。那时候我就去看那些公开的基金平均仓位数据,发现确实蹭蹭往上涨,慢慢地就逼近那个88%左右的水平线了。市场还在涨,好像没啥事儿。
可就在那个坎儿前后,没过多久,市场“哗”一下,就开始往下掉。第一次我以为是巧合,第二次、第三次,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几次。虽然不是每次都精准无比,说到了88%就立马大跌,有时候可能高一点,有时候稍微低一点就开始调整,但那个高位区域,尤其是88%附近,确实像个危险信号灯。
我瞎琢磨了一下,这背后是啥道理?
后来我自己琢磨,道理也挺糙的。你想,那些公募基金,块头那么大,算是市场里最有钱的主力之一了。当它们的平均仓位都干到快90%了,接近88%这个数,说明说明他们手里能动的活钱,也就是所谓的“子弹”,用得差不多了。
市场上要是没啥新的大钱进来,就靠场内这点人互相倒腾,那不就是“存量博弈”嘛这时候,这些大块头基金手里没多少钱可以再买了,托盘的力量就弱了。万一有点风吹草动,有人带头砸盘,他们想护盘都可能力不从心,甚至因为应对赎回或者调仓,自己也得跟着卖,那市场可不就得往下走了嘛
简单说,就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最大的买家买不动了,那价格自然就悬了。
经过这么些年的观察和碰壁,我现在养成个习惯。每次看到新闻说基金平均仓位又飙到88%附近了,我心里就得咯噔一下,开始变得特别警惕。
也不是说立马就清仓跑路,没那么绝对。但至少,我不会在那时候再去追高买入,手里要是有盈利比较多的票,可能会考虑先收回点利润,把仓位降一降,控制下风险。就当是个参考信号,提醒自己别太上头。
反正我是这么看的,这“88魔咒”不是啥玄学,就是个市场现象,反映了资金面的一个状态。对我这种小散户来说,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多留个心眼,总没坏处。市场复杂得很,不能单靠这一个指标做决定,还得结合其他情况一起看。就是给大家分享下我自己的这点实践观察,不一定对,各位自个儿琢磨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