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琢磨猪肉板块股票那点事儿。这事儿得从我平时逛菜市场说起。
最初的念头
就喜欢瞎琢磨。有段时间,我发现菜市场的猪肉价格老是起起伏伏的,有时候贵得离谱,有时候又便宜不少。我就寻思,这背后肯定有啥门道。后来跟几个老哥们儿聊天,他们说这叫“猪周期”,跟养猪的上市公司关系可大了。我一听,这里面说不定有机会,就开始自己捣鼓起来了。
开始摸索
我对这些股票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我就去网上搜,看各种新闻、分析,那时候信息也杂,得自己分辨。我记得当时看到不少名字,像什么牧原股份、温氏股份,都说是行业里的大块头。还有人提到双汇发展,这个我熟,火腿肠嘛天天见。
我就把这些名字一个个记下来,然后就去翻看它们的基本情况。那些财务报表看得我头都大了,各种数据绕来绕去的。但我耐着性子一点点看,主要瞅瞅它们的养猪规模、成本控制、还有那个“能繁母猪”的数量,听说这玩意儿挺关键的,直接影响后面的猪肉供应。
我还特意留意了下那些分析文章里提到的“龙头股”。比如有人说牧原股份是全球养猪龙头,那规模确实吓人。还有提到华统股份、神农集团、京基智农这些,说它们在某些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我寻思着,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应该强点儿。
我的实践过程
看了半天,我决定不能光看不练。我琢磨着,这猪肉价格波动大,那股票肯定也跟着上蹿下跳的。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在价格低迷、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稍微弄点儿试试水?
我记得那会儿,正好赶上一波猪价下行,好多养殖企业都说亏钱。我就想,这周期性的东西,跌到底了总该涨了?我就选了一两只我感觉比较稳当,盘子也比较大的股票,比如牧原股份,因为老听人说它是龙头,养猪成本控制得然后又关注了一些规模相对小一点,但感觉有潜力的,比如那时候有人提到的新五丰或者天康生物这类,想着能不能搞个“大小配”。
我没敢一下子投太多,就先拿了点闲钱,分批慢慢买。买完之后,我就天天盯着看,心情也跟着股价起起伏伏。涨了就开心,跌了就有点慌,但转念一想,这是长线的事儿,不能太急躁。
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有时候猪肉价格涨了,股票不一定马上跟着涨,有时候还会滞后一点,或者提前反应。这里面的道道还挺深,我也还在慢慢学。
一些心得体会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总结了几点:
- 第一,这猪肉股确实是周期性非常强的。你得对这个“猪周期”有个大概的判断,不能在山顶上冲进去。
- 第二,选公司还是得选那些有规模、成本控制做得好的。这样在行业低谷的时候,它们能扛得住,甚至还能扩张。
- 第三,心态要放平。这种股票波动大,别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也别跌一点就吓得不行。我就是小打小闹,主要还是体验和学习。
- 第四,不能光看一个指标。什么能繁母猪存栏量、饲料成本、出栏量、公司财报都得综合看。我一开始就容易只盯着股价看,后来才慢慢学会看点基本面。
我这实践过程也谈不上多成功,就是自己瞎琢磨、瞎折腾的一段经历。从最初的好奇,到自己动手去了解、去尝试,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这市场的学问深着,我也就是摸到点皮毛。今天就先跟大家伙儿分享到这儿,以后有啥新发现再来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