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玉名新浪博客”那点事儿。说起来,这都得从我刚开始瞎琢磨股票那会儿算起。那时候真是两眼一抹黑,K线图都瞅不明白,天天就知道追涨杀跌,结果可想而知,被割得那叫一个惨。
初识与摸索
我就寻思,不能这么瞎搞,得学点东西。那时候不就流行看博客嘛各种财经大V。我就在网上瞎搜,想找点靠谱的分析看看。搜着搜着,就摸到了玉名老师的那个新浪博客。一开始看他的文章,感觉还挺新鲜,又是图解涨停,又是分析外资动向,还有些大盘的判断,感觉有点东西。
我就开始琢磨,他说的那些指标公式,什么K线组合,我自个儿也对着行情软件捣鼓。那时候用的还是最老土的方法,就是把他博客里的截图,或者他提到的某个形态,然后在软件里一个一个股票翻,找类似的。那段时间,可真是下了点功夫,每天收盘后,就对着电脑屏幕,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
实践中的磕磕绊绊
刚开始那阵儿,基本就是依葫芦画瓢。他博客里分析哪个板块有机会,或者提到某个技术形态可能要涨,我就赶紧去瞅瞅。有时候,还真能蒙对一两次,心里那个美滋滋。但更多的时候,是看着他分析得头头是道,自己一上手就抓瞎。
比如他提到一些“外资流入后走势规律”,说啥外资大幅流入的次月要注意调整,尤其是针对流入的品种,可能是反向指标。我当时就特别留意这个,专门去找那些外资买得多的票,结果,有时候确实如他所说,涨了一波就开始回调;但有时候它就一直涨,根本不给你调整的机会。这就让我明白了,这市场,真不是一两个规律就能完全套住的。
还有他博客里提到的业绩、超跌、冷门股啥的,我也跟着研究过。我会把他提到的思路,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自己再筛选一遍。比如他说2月份可能是热点切换,我就去翻那些前期没怎么涨,但业绩还不错的票,或者跌得比较狠,但公司基本面没啥大问题的。这个过程,就是把他的思路,变成自己操作的一部分。
- 我记得有一次,他分析一个板块,说了几个特征,我当时就去翻了翻,还真有几只票对得上号。虽然没敢重仓,但也算验证了一下。
- 也踩过坑,比如盲目相信某个指标,结果市场一变脸,就被套牢了。
沉淀与感悟
后来慢慢地,看多了,也亏了几次钱,才咂摸出点味儿来。玉名老师的博客,我觉得最大的好处,是提供了一种分析的视角和框架。他会讲一些市场的逻辑,比如IPO开闸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或者某些政策出来之后,哪些方向可能受益。这些东西,对我这种刚入门的来说,挺开阔思路的。
但我发现,最关键的还是得自己动脑子,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不能光看别人说啥就是那不就成了无脑跟风了嘛他的分析,是一种参考,但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自己。你需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自己的资金情况,还有对市场整体的判断,才能做出操作。
我那段天天泡在他博客里的日子,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从一开始的迷迷糊糊,到后来能看懂点门道,再到形成自己的一些判断逻辑,也算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一条小路。现在虽然看得少了,但偶尔还是会去瞅瞅,看看他又有什么新的观察和思考,也算是一种习惯了。
玉名老师的博客,对我早期学习股票帮助不小,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但投资这事儿,最终还得靠自己。把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实践出真知嘛股市里更是如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