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ST股这玩意儿。这东西在股市里名声不咋地,很多人都说是“雷区”,碰都不敢碰。但就喜欢琢磨点别人不爱琢磨的,也确实在里头摸爬滚打过一阵子,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的那点实践过程。
初识ST,纯属好奇加手痒
最开始接触ST股,那还是好几年前了。那时候刚入市没多久,啥都想试试。听人家说ST股要么上天要么入地,刺激。我寻思着,风险大收益也大嘛小仓位试试水,万一蒙对一个,不就发了?那时候真是年轻气盛,加上刚开始炒股,总觉得自己眼光独到,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黑马”。
我记得我买的第一只ST股,连公司干啥的都没咋搞明白,就瞅着K线图在底部趴了很久,成交量也小得可怜。心想,这都跌到这份上了,还能跌哪去?说不定哪天就重组了?结果?还真让它继续往下跌了点,然后就是漫长的横盘,横得我都没脾气了。小亏一点割肉出来的,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真不是随便碰的。
吃过亏,开始琢磨门道
第一次的失败并没让我彻底放弃,反而激起了我的好胜心。我就不信邪了,别人能在里面赚钱,我为啥不行?于是我开始认真研究起来。不再是瞎猫碰死耗子,而是有目的地去找资料,看案例。
我发现,搞ST股,有几个点得特别注意:
- 公司的底子:这公司以前是干啥的?主营业务还有没有救?有没有可能被借壳?我开始重点关注那些主业虽然不行,但“壳”还算干净,或者有点国资背景的公司。因为这类公司,一旦有重组方介入,那想象空间就大了。
- 重组方的实力:光有重组预期还不行,得看谁来重组。如果是个有实力的大集团,那成功的概率就高很多。要是随便找个小公司来“保壳”,那多半也是换汤不换药。
- 消息面的把握:ST股对消息特别敏感。什么时候出利空,什么时候有利好预期,都得盯着。我发现一个规律,往往是所有坏消息都出尽了,股价也跌得没人要了,反而是个可以考虑介入的时间点。所谓“利空出尽是利好”嘛
- K线形态的辅助:虽然基本面很重要,但K线形态也不能不看。我比较喜欢那种在底部长期盘整,成交量逐渐温和放大的。这说明可能有人在悄悄吸筹。如果突然放量突破盘整平台,那可能就是启动的信号了。
我的实战记录:一次“捡漏”经历
有了这些心得之后,我就开始小范围地实践。记得有一次,我盯上了一家做传统制造业的ST公司。这家公司连续亏损好几年了,股价也一直在低位徘徊。但我注意到几个细节:第一,它是地方国资控股的;第二,前段时间突然发了个公告,说是要引入战略投资者,但具体是谁没说;第三,股价在底部放了点量,但没怎么涨。
我当时就琢磨,这地方国资控股的,应该不会轻易让它退市。引入战投,多半就是为重组铺路。底部放量,说明有资金在关注。于是我就在它股价稍微回调的时候,分批建了点仓。仓位不重,就当是买个彩票,但这个“彩票”是我分析过的。
接下来的过程就是等待和验证了。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看它的公告和新闻。过了大概两个月,突然停牌了!说是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我心里那个激动,感觉这回可能蒙对了。又过了差不多一个月,复牌公告出来了,果然是被一家新能源行业的公司借壳了!
复牌之后,那股价,噌噌噌往上涨,连续好几个涨停板。我没在最高点卖,因为咱也贪心,总想着还能再涨点。但后来在打开涨停板之后,股价开始震荡的时候,我陆续清仓了。算下来,那一波赚得还不错,算是对我之前研究和等待的一个回报。
几点感悟和提醒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对ST股有了更深的认识。它确实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代表,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碰。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研究,怎么去控制风险。
第一,千万别重仓。ST股不确定性太大了,万一踩雷,那真是血本无归。就算你再看也只能用小部分资金去参与,亏了不心疼,赚了就当惊喜。
第二,要有耐心。ST股的重组之路往往很漫长,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买了之后,不能指望它马上就涨,得有“耗下去”的心理准备。
第三,独立思考,别听风就是雨。市场上关于ST股的小道消息特别多,今天说这个要重组,明天说那个有大利这些消息,听听就千万别当真。还是得靠自己去分析公司的基本情况和重组的可能性。
第四,见好就收,别太贪心。ST股一旦炒作起来,涨幅可能很惊人,但也可能很快就掉头向下。设置好自己的盈利预期,达到了就及时止盈,别总想着卖在最高点,那不现实。
ST股这潭水很深,有机会也有陷阱。我也就是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这点折腾经历,算不上什么高明指导,大家就当个故事听听。投资这事儿,最终还是得自己做主,自己负责。希望我这点不成体系的记录,能给大家提个醒,或者带来点不一样的思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