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有人问我,龙头股被低估咋个找?我就想,这个事挺有意思的,自己也来试试看呗。
我打开电脑,搜索最近的股市消息。网上铺天盖地都是熊市、跌跌不休,但我琢磨着,说不定有漏网之鱼。我就从自己熟悉的几个行业看起,比如科技和消费。
深挖数据
我去翻了财报公开记录。我不是专业人士,看不懂那些花里胡哨的图,只盯着基础数字:公司赚了多少钱、卖了多少货、有没有债务坑。比如,我查了一家做手机的厂商,看它们去年销量跌了,但利润居然还涨了,这不就怪事?我就继续扒,发现它们悄悄在海外卖得火热,但国内新闻根本没提过。
然后,我重点盯机构动向。我蹲点看交易记录,尤其那些大基金公司上传的持仓报告。它们藏得挺深,报告写得比作文还啰嗦。我一份份扒拉过去,留意增减仓的小动作。哈,真有收获!我注意到某家电巨头的机构持仓数据,近两个月成交量偷偷涨了快两成,但价格却原地打转,这不就是猫腻吗?再扒另外几家,也发现类似情况。
筛选出结果
我把所有疑点票排一起,挨个比。主要看三点:价格是不是比同行低很多、基本面稳不稳、机构是不是持续加码。筛掉一堆后,剩下三只票最靠谱:
- 一家搞智能家居的,财报里海外市场爆棚,但股价还比去年低。
- 一家传统制造大厂,机构持仓默默增了15%,财报却没咋宣传。
- 一家零售连锁,利润不咋涨,但成交量突增,机构悄悄捡便宜。
这三只票,全被低估了,机构动作跟小偷似的,谁让它便宜?
搞定后,我松了口气,这过程折腾得我头大。就是普通人也能这么玩,关键得有耐心,慢慢去扒数据,别信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