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事儿,琢磨来琢磨去,感觉真有点“危情交易”那味儿。
起因:一个找上门的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大概几个月前,通过一个不太熟的朋友介绍,接触到一个项目合作的机会。对方画的饼挺大,说得天花乱坠,前景一片光明,关键是给出的条件也确实诱人,比我平时接活儿的价码高出一截。
当时我手头正好有个项目收尾,档期有点空,加上那阵子开销确实有点大,心里就活络。第一感觉就有点不踏实,对方说话那个调调,总感觉有点虚,不太落地。但我那朋友在中间一个劲儿地说好话,我也想着,挣钱嘛哪有完全顺心的,可能是我多心。
过程:步步惊心的“交易”
决定接下来之后,就开始具体的对接和谈判。这一谈,问题就慢慢暴露出来。
- 1,合同细节抠得特别费劲。我这边提出的一些明确责任和付款节点的条款,对方总是找各种理由拖延或者模糊化处理。来来回回地扯好几轮,每次都感觉心累。
- 2,项目需求变动特别频繁。基本上是想到哪儿出到哪儿,完全没有章法。我试着跟他们沟通,希望能先确定一个整体框架,但负责人总是说“先做着看嘛我们是创业公司,要灵活”。灵活是灵活,我这边的活儿就没法干, sürekli 返工,成本蹭蹭往上涨。
- 最要命的是,到约定的预付款节点,对方又开始找理由。一会儿说公司流程复杂,一会儿说财务出差。催几次,才挤牙膏似的付一小部分,跟合同约定的差远。
这时候我心里就打鼓,这感觉不对劲。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合作,简直像是在走钢丝,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掉下去。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套进去,进退两难。继续做,风险太大,感觉随时可能崩盘;不做,前期的投入和时间都打水漂,还可能惹上合同纠纷。
结:及时止损的长记性
拖大概一个多月,中间各种沟通、扯皮、焦虑,身心俱疲。我仔细盘算一下,对方这种不靠谱的状态,后面大概率还会出幺蛾子,指望他们顺利结款简直是天方夜谭。与其陷在里面越亏越多,不如趁早止损。
下定决心后,我找个机会,跟对方摊牌。过程也不是很愉快,对方又是抱怨又是威胁的。但我坚持自己的立场,摆出之前的沟通记录和合同条款,明确表示在他们没有履行合同义务(主要是付款)的情况下,我无法继续推进。3,经过几轮不太友好的“协商”,总算是达成协议,终止合作。虽然损失不少时间和一些初期投入,但总算是从这个“危情”里脱身。
实践记录下来,真是给我上一课。有时候,看起来诱人的机会背后可能藏着巨大的风险。不能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签合同前多做背景调查,谈判时咬死关键条款,过程中感觉不对劲要及时评估风险,该止损的时候千万别犹豫。这“危情交易”,以后还是尽量躲着点太折腾人,真是吃亏长记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