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2021年那会儿,是怎么琢磨着找那些“低价绩优股”的。那时候市场也挺有意思的,不少股票看着便宜,但好坏掺杂,就想着自己动手筛一筛,看能不能淘到点宝贝。
第一步:先划拉个范围,找出“低价”的
我当时是这么干的:得有个标准啥叫“低价”。我心里大概有个数,比如股价低于10块钱或者15块钱以下的(具体多少看个人感觉和当时市场情况),先把这一堆都给捞出来。这活儿不难,用行情软件自带的筛选功能,设定个股价上限,哗一下,一长串名单就出来了。但这只是第一步,相当于海选,里面大部分可能都是“便宜没好货”。
第二步:扒拉财报,看看到底“绩优”不
光便宜不行,公司得是能挣钱、有底子的才行。这一步就得下点功夫了,不能光看价格标签。我主要看这么几个方面:
- 看赚钱能力: 这是最重要的。我就去看他们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主要是利润表。起码得连续两三年净利润都是正的?光正的还不够,最好是每年都在增长,哪怕增长不多,也说明公司是在往上走的。那种利润一年好一年坏,或者干脆亏损的,就算再便宜,我也不大敢碰。
- 看负债情况: 公司欠了多少钱得搞清楚。我一般会看看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这个数要是太高,比如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更高,那风险就大了。你想,公司挣的钱好多都得拿去还债付利息,万一经营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可能就资金链断了。所以我倾向于找那些负债率相对低一些的公司,感觉踏实点。
- 看毛利率: 这玩意儿能反映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毛利率高,说明公司卖东西能赚得多,议价能力强。虽然不同行业标准不一样,但同行业里比,肯定是毛利率高的更牛气。我也会顺带瞅瞅这个。
- 看现金流: 公司账上有利润,但如果收不回钱,都是应收账款,那也挺虚的。所以得看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好是正的,而且跟净利润别差太远。手里有现金流的公司才硬气。
这个过程就是不停地翻财报,对比数据。可能一开始捞出来几百只低价股,经过这么一筛,能剩下几十只就算不错了。
第三步:结合行业和估值,再精挑细选
筛到这一步,剩下的股票基本面相对就靠谱多了。但还得再看看。比如这家公司属于哪个行业的?这个行业前景怎么样?是不是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夕阳产业里的公司就算暂时业绩未来空间也有限。
然后就是估值了。虽然是低价股,但也得看它相对于它的业绩来说,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我一般会看看市盈率(PE)、市净率(PB)这些指标,再跟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比一比,或者跟它自己历史上的估值水平比一比。尽量找那些估值相对合理甚至偏低的。
有时候也会关注一下流通盘的大小。流通盘小的股票,可能波动性会大一些,这个看个人风险偏好了。
形成自己的观察名单
经过这么一套流程下来,基本上就能筛选出一些我当时认为符合“低价绩优”标准的股票了。把这些股票拉个单子,放到自选股里持续观察。市场是动态变化的,财报也是定期更新的,这个筛选和观察的过程也需要持续进行,不断调整。
这就是我在2021年那段时间找低价绩优股的一个大致实践过程。说白了,就是先图便宜,再看底子,掂量值不值。这套法子比较笨,但对我自己来说,心里踏实。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个思路。记住,这只是我个人的做法记录,股市有风险,操作还得自己判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