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琢磨央行正回购和逆回购这点事儿的过程。我也是老听新闻里说什么“央妈”今天逆回购放了多少水,明天又正回购收了多少钱,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啥玩意儿这是?感觉挺重要的,但就是没搞太明白。
后来我就下决心,总得搞明白点,不然听个财经新闻都跟听天书似的。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琢磨这事儿了。
第一步,我先去找资料看。 网上搜了不少,也看了些文章。但很多写得太“专业”了,什么“一级交易商”、“有价证券”、“约定日期回购”,看得我脑壳疼。感觉就像隔着一层纱,朦朦胧胧的。
然后我就想,能不能简单点理解? 我就试着把这些名词换成大白话。我琢磨着,这事儿的主角就俩:一个是“央妈”(就是央行),另一个是银行(那些大商业银行)。它们之间做的就是一种“临时交易”。
我当时就卡在“回购”这两个字上,后来发现关键在于谁主动。我试着这么理解:
- 逆回购: 我把它想象成“央妈”主动买东西。买啥?买银行手里的“债券”(比如国债这种比较稳当的玩意儿)。但不是真买断,是“暂时买”,约定好过几天银行再买回去。“央妈”付钱给银行,银行把债券暂时“押”给“央妈”。这么一来,“央妈”就把钱放给了银行,银行手里的活钱就多了,市场上流动的钱也就多了。这就好比“央妈”拧开水龙头放水。
- 正回购: 这个就反过来。我想象成“央妈”主动卖东西。卖还是那些债券。“央妈”把债券“暂时卖”给银行,银行就得掏钱给“央妈”。这样一来,“央妈”就把银行手里的钱收走了,银行钱少了,市场上流动的钱就紧了。这就相当于“央妈”关上水龙头,或者说往回收水。
这么一想,好像就顺畅多了!
关键点就在于:
逆回购 = 央妈给钱,收债券(临时),目的是放钱到市场。
正回购 = 央妈给债券(临时),收钱,目的是从市场收钱。
搞明白这个核心操作之后,我就感觉通透了。再听到新闻里说“央行开展XX亿逆回购操作”,我就知道,,这是“央妈”又给银行放钱了,想让市场上的钱松快点。要是说“开展正回购”,那就是想让钱稍微紧一紧。
简单来说
就是“央妈”通过这种买卖债券的“短期行为”,来调节银行体系里的钱多钱少,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资金松紧程度。想让大家手头宽裕点,就搞逆回购;觉得市场上钱太多了有点“热”,就搞正回购收一收。
整个过程就是从一头雾水,到找资料硬啃,再到自己试着用大白话去理解、去简化,才感觉把这事儿给捋顺了。现在看新闻听消息,心里就有谱多了。希望我这个琢磨的过程,对大家也有点帮助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