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投资基金这事儿的经历。刚开始那会儿,我也是两眼一抹黑,看到那一堆堆名字花里胡哨的基金,什么“成长先锋”、“稳健收益”、“价值精选”的,真是头都大了。
我就寻思,这玩意儿总得有个分类?不能瞎买。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瞎琢磨,也没看啥专业书,就是翻来覆去看那些基金的介绍,看它们都把钱投到哪儿去了。
摸索阶段:瞎看乱撞
我就注意到有些基金名字里带“货币”俩字,或者介绍说投的是啥银行存款、短期债券啥的。我就点进去瞅瞅,发现这种基金净值波动特别小,几乎就是一条直线,偶尔往上挪一点点。感觉就像是把钱放余额宝或者银行活期差不多,随时能取出来,方便得很。风险也感觉最低,几乎没啥亏钱的可能,赚也赚不了多少。我就把它归为一类,心里叫它“零钱罐”基金。
然后,我又看到好多叫什么“债券”基金的。看介绍,说是什么投资国债、企业债这些。我就想,这不就是借钱给国家或者公司嘛到期还本付息。感觉比直接丢股市里要稳当点儿。我又去扒拉了几个这种基金瞅瞅,确实波动不大,但比上面那个“零钱罐”要稍微活泼一点点,有时候涨得多点,有时候也可能跌一点点。我感觉这种适合我这种不想太折腾,又想比存银行多挣点儿的人。我就把它叫做“稳当型”基金。
进阶理解:看投资方向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好多基金名字里带“股票”或者“股”字的。点进去一看,好家伙,那净值曲线跟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看着都刺激。再看它们投的果然大部分都是股票。这种基金,涨起来可能很快,赚得多,但跌起来也吓人,亏得也快。我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心脏不好的真不能碰。适合那种胆子大,能承受风险,想博高收益的人。我就管它叫“冒险家乐园”基金。
看到这儿,我就有点明白了。基金这玩意儿,关键看它把钱投到哪里去了。
- 投的全是股票,那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
- 投的全是债券,那就是风险低点,收益也稳点。
- 投的是货币市场工具,那就跟活期存款差不多,图个方便安全。
融会贯通:混合型和其他
后来我又发现一种叫“混合”基金的。看名字就知道了,肯定是啥都掺一点。我去翻了几个,果然,有的股票多点,有的债券多点,就是把上面说的那些玩意儿按不同比例搭配在一起。这种感觉就是想平衡一下风险和收益,既不想完全放弃股市可能的高收益,又不想承担太大的风险。具体咋样,就得看它股票和债券的比例了。这种我就觉得比较灵活,叫它“大杂烩”基金。
还有些更复杂的,像什么QDII(投海外的)、指数基金(跟着指数跑的),这些我也是后来慢慢接触,一点点搞明白的。但我就是通过上面这个笨办法,看它主要投来判断它大概是个啥类型的基金,风险怎么样,适合不适合我。
总的来说,我就是这么一步步,从看名字发懵,到自己动手去查去看,去对比不同基金的投资方向和历史表现,慢慢才把这些基金类型给捋清楚的。虽然方法有点笨,但对我自己来说,挺实用。至少现在再看到各种基金,心里大概有个谱,知道它是个啥玩意儿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