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基金定投收益这点事儿。搞基金定投有段时间了,不是啥专家,就是自己瞎琢磨,记录一下过程,跟大家分享分享。
刚开始搞定投的时候,心里挺没底的,投了钱进去,涨了还是跌了?赚了多少?亏了多少?脑子有点乱。上网查了查,各种公式看得我眼花缭乱,啥简单收益法,啥内部收益率的,感觉有点复杂。
我的第一步:最土的办法
我就用了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我想,最直接的不就是看看我现在账户里这些基金值多少钱,再跟我总共投进去多少钱比一比嘛。这个想法简单粗暴。
- 第一步: 我就把每次定投扣款的钱记下来,用个小本本或者手机备忘录,比如这个月扣了500,下个月扣了500,几个月下来,把这些数加起来,就是我总共投进去的本金。
- 第二步: 然后,我打开我的基金APP或者网银,看看我买的那个基金,现在总共值多少钱,这个叫“总市值”。
- 第三步: 我就用这个“总市值”减去我的“总投入本金”,得出来的数如果是正的,那就是赚了;如果是负的,那就是亏了。要是想算个收益率,就把这个赚的或者亏的钱,再除以我的“总投入本金”,乘以100%,就知道大概赚了百分之几或者亏了百分之几。
这个法子,特别好理解,一眼就能看明白大概情况。但后来我发现,它有个毛病,就是不太能精确反映我每次买入的价格高低,也体现不出时间长短带来的影响。感觉有点笼统。
进阶一点:算算成本和份额
后来我琢磨着,定投不是每次买入的价格都不一样嘛净值高的时候买的份额少,净值低的时候买的份额多。那我得知道我手里这些基金份额,平均下来是多少钱一股买的,也就是所谓的“平均成本”。
于是我又开始捣鼓:
- 记录每次买入: 不光记投入多少钱,我还开始记每次买入确认那天的基金净值是多少,以及根据投入的钱和净值,到底买到了多少“份额”。这个一般交易记录里都有。
- 汇总总份额: 把每次买到的份额加起来,就是我手上一共持有这个基金多少份。
- 计算总投入: 这个跟之前一样,把所有投进去的钱加总。
- 计算平均成本: 关键一步来了,用“总投入本金”除以“总份额”,就得出来我持有这些基金,平均每份是多少钱买的。
- 计算当前收益: 用现在这个基金的“最新净值”(就是今天的价格)减去我的“平均成本”,再乘以我手里的“总份额”,这样算出来的赚多少亏多少,感觉就更靠谱点。因为这考虑到了我买入的价格波动。
- 算收益率: 还是用上面算出来的“总收益”(赚的或亏的钱)除以“总投入本金”,再乘以100%。
这个方法稍微麻烦一点,需要多记点东西,多算一步。但我感觉这样算,心里更有数,能更清楚地看到定投摊低成本的效果。
现在咋弄?
手动算了几次,理解了大概原理之后,我现在也懒了。现在大部分基金平台或者券商APP都自带计算功能了。它们会自动帮你算持有份额、平均成本、当前市值、累计收益和收益率,点开一看就明明白白。
我觉得,自己动手算一遍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你明白那些APP里显示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心里有底。而且万一哪天APP出错了(虽然概率很小),自己也能大概估算一下。
算收益这事儿,对我个人而言,就是个辅助。弄明白了,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投资状况。基金定投这玩意儿,更重要的还是坚持,别因为短期波动就轻易停掉。公式只是个工具,帮我们看看路走到哪了,最终能不能到目的地,还得靠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今天就啰嗦这么多,纯粹是我个人的一点实践记录,希望能对同样在定投路上的朋友有点小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