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嗑,说说这个“二线蓝筹股”到底是啥玩意儿。这东西,不是我一开始就懂的,也是自个儿慢慢琢磨出来的。毕竟咱也不是科班出身,都是自己瞎折腾、碰壁学来的。
我是怎么开始琢磨这事的?
刚开始进股市那会儿,就知道个“蓝筹股”,听着就挺高大上的,感觉就是那些特别牛、特别稳当的大公司,比如啥银行、石油、电信这些,就是那种你闭着眼睛都知道是行业老大的那种。买它们,心里踏实,感觉亏不到哪里去,但有时候觉得它们长得有点慢,或者说,股价已经挺高了,咱这小身板,买一手都得掂量掂量。
后来我就寻思,有没有那种公司,也是挺不错的,业务也挺但在名气上或者说体量上,比不上那些顶尖的“大蓝筹”,但肯定也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小公司?我就开始自己瞎翻,看各种公司的资料,对比它们的财报,看看它们在行业里是个啥地位。
慢慢摸索出来的门道
翻来翻去,我发现确实有这么一类公司,挺有意思的:
- 行业地位还行:它们可能不是行业第一,但绝对是前几名,算是有头有脸的,技术、产品、市场份额都还可以,不是那种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小角色。
- 挣钱能力也还不错:看它们的报表,每年也能稳稳当当赚不少钱,虽然可能不像一线大佬那么夸张,但至少是持续盈利的,不是那种一年赚一年亏,或者亏得一塌糊涂的。
- 有点成长性:感觉这些公司不像那些巨无霸已经定了型,它们好像还在往前冲,未来还有发展的空间,业务可能还在扩张,感觉买了它,未来可能涨得比那些超级大盘股要快点。
- 盘子相对小点:跟那些巨无霸比起来,它们的总市值要小一些,股价可能也没那么高不可攀,有时候分红可能也没那么多,但入手门槛相对低点。
琢磨来琢磨去,我发现这些特征凑在一起,好像就是大家常说的“二线蓝筹股”了。简单说,就是挺好、挺稳,但又不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有点像班级里考试,总分排名前三的是一线蓝筹,那排名第四到第十,成绩也很也很稳定,但就是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的,就可以看作是二线蓝筹了。这只是个比方,不一定准确,主要是帮大家理解那个意思。
我自己的实践体会
知道了这个概念后,我也试着去关注和操作过一些这样的股票。感觉,它们确实波动性比一线蓝筹要大一点,好的时候涨得可能快些,但市场不好的时候,跌得也可能比一线蓝筹多点。它不像一线大佬那么“稳如泰山”,但比那些题材股、小盘股又要稳健得多。
我还发现一点,就是牛市特别火爆的时候,有时候资金会更喜欢追逐那些最热门的题材股或者直接拉抬那些最大的蓝筹股来带动指数,这种时候二线蓝筹可能就显得有点尴尬,涨得可能没那么疯。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市场风格总是在变的。
我个人感觉,理解啥是二线蓝筹股,就是帮我们多了一个选股的思路。 它不是说一定比一线蓝筹也不是说一定比成长股稳,它就是这么一个类别,有它自己的特点。适不适合你,还得看你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
这就是我自个儿琢磨“二线蓝筹股”这点事的过程和一些粗浅的体会,说得不一定对,就是分享一下我的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