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前复权”和“不复权”这俩事儿的经历。刚开始看股票的时候,我也是一头雾水,看着那K线图,有时候好好的突然就掉下去一大块,或者同一个股票在不同软件、不同设置下看,价格咋还不一样? 这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是怎么开始琢磨这事的
记得那会儿刚学着看图,就发现有些股票图看着特别“顺溜”,价格走势连贯得很;有些,看着就跟“掉链子”似的,隔一段就一个大缺口,特别难看,趋势也判断不准。我当时就纳闷儿,这肯定是哪里不对劲。
我就开始捣鼓交易软件里的设置,发现有个选项叫“复权”,点开还有“前复权”、“后复权”、“不复权”几个选项。一开始我瞎选,选了“不复权”,图就变得坑坑洼洼的,跟我最早看到的那种“掉链子”图一样。选了“前复权”,图一下子就平滑了,看着舒服多了。
动手试了试,才搞明白
光看选项名字猜是没用的,我就找了个经历过分红送股的股票,实际对比了一下。
- 先看不复权: 这个最直接,就是股票在历史上那个时间点实实在在的交易价格。比如某天收盘价是10块,那不复权图上那天就是10块。但是,如果第二天它分红或者送股了,股价自然就下来了,比如变成8块。那在不复权的图上,你就会看到一个从10块直接跳到8块的大缺口。这价格是真实的,就是那天交易的价格,但你看长期趋势就费劲了,因为这个缺口不是市场波动造成的,是公司行为。
- 再试试前复权: 这个就有意思了。它是为了让图看着连续。它的逻辑是,以现在的价格为基准,把以前的价格按比例往下调整。还是那个例子,现在价格是8块,为了消除那个分红造成的缺口,它会把分红前那个10块的价格,也按比例调低,可能调成比如9块(具体数值看分红比例)。这样一来,从调整后的9块到现在的8块,看着就没那么突兀了,图就连贯了。相当于把过去的尺子,按照现在的刻度重新画了一遍。
实践中的体会
搞明白原理后,我就知道啥时候该用哪个了。
不复权,主要就是想看某个历史时刻,这股票当时实际成交价是多少。比如你想查查几年前某一天,你买入或卖出的那个确切价格,看不复权的数据就对了,那是原始记录。
前复权,这个我用得最多。为啥?因为平时做技术分析,画趋势线、找支撑压力位,最怕的就是那种除权除息造成的缺口干扰判断。用了前复权,图是连续的,能更好地看出股价长期的走势,判断现在这个价格是在高位还是低位,或者跟以前的某个点比较,就方便多了。基本上,你想看一个相对连贯的趋势图,就用前复权。
简单说,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就是:
看不复权,看的是“当时真真切切是多少钱”。
看前复权,看的是“为了方便分析,把过去的价格调整到跟现在可比”。
所以你看,这俩没啥好坏之分,就是用途不一样。搞清楚自己想看选对应的复权方式就行了。我刚开始也被绕进去过,后来多动手切换对比几次,自然就明白了。希望我这点实践记录对大家有点帮助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