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最好的基金排名”这个事儿。不少朋友可能跟我刚开始那会儿一样,看着各种榜单眼花缭乱,觉得跟着排名买准没错。要真这么简单就好了!我自个儿也在这上面折腾了好一阵子,踩了不少坑,今天就把我这点儿实践经验,从头到尾给大家捋一捋。
第一步:别瞎跟风,先问问自己
我也是哪个涨得猛就眼馋哪个,看排名靠前的就想冲进去。结果?追高买进去,市场一回调,立马傻眼,亏得心疼。几次下来我就琢磨,这路子不对。最重要的,是先搞明白自己!我坐下来,好好想了想:
- 我投这钱,是想赚点零花钱,还是养老,还是给孩子攒学费?目标不一样,搞法肯定不同。
- 我能承受多大风险?要是亏个10%我就睡不着觉了,那肯定不能去碰那些波动大的玩意儿。还是说亏个30%我也觉得是正常波动?
- 我打算投多久?是几个月就想看到收益,还是一放好几年都不带动弹的?
这几个问题不想清楚,光看排名,那就是瞎搞。先把自己的情况摸透了,心里才有底。
第二步:给基金分分类,别张冠李戴
搞明白自己之后,下一步就是看基金了。我发现,那些排名经常把不同类型的基金混在一起排。比如,一个搞股票的基金今年赚了50%,排第一;一个搞债券的基金赚了5%,可能排到几百名开外。你能说那个股票基金就一定比债券基金“好”吗?不一定!风险差远了。
看排名之前,必须先把基金分分类! 你得知道你看的是什么类型的基金。是主要买股票的(股票型、偏股混合型),还是主要买债券的(债券型),或者是两边都掺和点的(平衡型、偏债混合型),还有风险更低的货币基金。我那时候就花时间去了解,看基金的名字、看它的投资范围说明,大致把它归个类。同类型的放一起比,才有意义。 你不能拿刘翔跟姚明比谁跑得快,对?
第三步:扒拉历史表现,不能只看一时爽
分好类之后,就可以开始看具体的基金了。这时候排名能派上用场,但不能只看“最近一个月”或者“今年以来”这种短期排名。那玩意儿运气成分太大,说明不了
我是这么干的:
- 看长期表现: 把时间拉长看,比如过去一年、过去三年、过去五年的收益怎么样。一个基金如果能连续几年都排在同类的前面,那肯定比昙花一现的要靠谱。
- 看稳定性: 不光要看涨了多少,还得看它跌的时候怎么样。我特别关注一个指标,就是它历史上亏得最惨的时候(也就是最大回撤),亏了多少。如果一个基金赚得多,但跌起来也吓人,那就不适合我这种心脏不太好的。我宁愿选个涨得慢点,但跌得也少的。
- 跟“平均分”比: 除了跟同类比,我还会看看它跟大盘指数(比如沪深300)或者同类基金的平均水平比,是超出了很多,还是差不多,或者还不如平均水平。
记住,持续稳定的比短期的爆发更重要。
第四步:瞅瞅基金经理,掌舵人也很关键
基金不是机器自动运行的,背后是基金经理在操作。这个人的水平和稳定性,对基金影响很大。
我一般会去查查:
- 这个基金经理管这只基金多久了? 如果是刚接手没多久,那之前的业绩跟他关系不大,得谨慎点。我倾向于选那种管理这只基金时间比较长的,比如三年、五年以上的。
- 他管的其他基金怎么样? 如果他同时管好几只基金,可以看看其他基金的表现是不是也比较稳。
- 他的投资风格变没变? 有些基金经理风格比较稳定,不会因为市场热点就瞎追。这种我比较喜欢。
老换基金经理的基金,我是不太敢碰的,感觉像是船开着开着,船长换人了,心里没底。
第五步:动手筛选,缩小范围
了解了上面这些,就可以动手筛选了。现在很多平台都有筛选工具,挺方便的。
我会设置一些条件,比如:
- 成立时间: 至少成立三年以上,经历过牛熊市考验的,数据更有参考价值。
- 基金规模: 别太小,规模太小容易清盘或者被大额赎回搞得很难受。也别太大,有时候规模太大调头难,影响业绩。这个得具体看基金类型。
- 历史业绩: 结合上面说的,筛选出长期业绩(比如近3年、近5年)在同类里比较靠前的。
- 波动和回撤: 筛选出波动相对小一点,最大回撤在我能接受范围内的。
这样一轮轮筛选下来,就能把几千只基金缩小到一个比较小的范围,比如十几只或者几十只。然后再结合基金经理的情况,仔细看看基金的持仓,做的选择。
总之一句话,没有绝对“最好”的基金排名,只有最“适合你”的基金。 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我上面说的这些实践。得自己动手,多做功课,根据自己的情况去一步步筛选和判断。别嫌麻烦,毕竟关系到自己的血汗钱嘛希望我这点儿折腾经验,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