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想买”这个事儿,真是家常便饭了。尤其没事儿刷刷手机,各种东西就往你眼前送,看得人心痒痒。
我自个儿就有这毛病,有时候看见个新出的电子玩意儿,或者一件看起来特舒服的衣服,心里那个草,长得老高了。第一反应就是:这东西不错,得整一个!
以前年轻,手快,脑子一热,“啪”一下就下单了。结果买回来,新鲜劲儿一过,发现也就那么回事,要么用不上几次,要么跟自己想的不一样,纯属浪费钱,还占地方。
吃了几次亏,现在学精了点。再碰上特别想买的东西,我一般是这么一套流程下来的:
第一步:先忍住,别立马下单。
看到特想要的东西,先点个收藏,或者干脆就先加到购物车里。但坚决不付款!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
第二步:放一放,晾它个一两天。
把这事儿放一边,该干嘛干嘛去。不去想它,也不去看它。过个一两天,甚至有时候我故意拖一个礼拜,再回过头来看这个东西。
冷静下来琢磨琢磨
这时候,往往那个最初的冲动劲儿已经下去不少了。我就开始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玩意儿我真用得上吗? 是生活必需,还是就图个新鲜?
- 家里是不是有差不多的了? 能不能替代?非得买新的吗?
- 买了放哪儿? 家里空间就那么大,别又添个累赘。
- 钱花在这上面值不值? 这笔钱,我是不是有更需要花的地方?比如还个账单,或者存起来干点别的。
第三步:找点别的事干干,分散注意力。
如果心里还是痒痒,我就强迫自己去做点别的事情。看看电影,出去走走,或者干脆埋头工作学习。等忙完了,可能就把这事儿给忘了,或者觉得没那么重要了。
第四步:跟家里人叨叨两句。
有时候实在纠结,就跟老婆或者朋友说说。旁观者清嘛他们可能一两句话就把我点醒了,比如“你上次买那个XXX不就没用几次?”或者“这东西评价好像一般般”。听听别人的意见,挺管用的。
就这么一套下来,多半时候,那股“想买”的强烈冲动就被我摁下去了。购物车里那些东西,都没付款,过段时间再看,甚至会觉得“我当时怎么会想买这个?”
也不是每次都管用,偶尔还是会有控制不住“剁手”的时候。但这套“冷静期”加“自我拷问”的方法,确实帮我挡掉不少冲动消费,钱包也稍微鼓了那么一点点。实践下来,感觉挺算是我个人对抗消费欲的一个小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