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搞这些基金股票债券,也是一步步摸索过来的。最早就是觉得钱放银行那点利息,实在没啥意思,还不如想想办法让钱自己动起来。
一、开始琢磨
刚开始嘛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就听周围人瞎聊,有的说买基金省心,有的说炒股刺激来钱快,还有的说债券稳当。我就琢磨着,安全第一,别上来就把老本给亏了。我第一个看上的就是债券,或者那种主要买债券的基金。
为听着就像借钱给别人,国家或者大公司借钱,到期还本付息,感觉跑不了。风险小。我就找了个银行的手机APP,捣鼓了半天,开了个户,先买了一点国债,又买了个号称是“纯债”的基金。操作不难,就是点点点,输密码,钱就划过去了。心里想着,这总比放活期强点。
二、胆子大了点,试试基金和股票
债券那玩意儿,买了之后去看,确实稳,波动很小,跟心电图似的,拉得很平。但时间长了,就觉得,确实太慢了,一年下来也就那么点收益,想靠这个发家致富是没戏了。这时候就开始心思活络了,看别人买的基金好像赚得挺多。
我就开始研究基金,特别是那种主要买股票的基金。人家告诉我,这种波动大,可能赚得多,也可能亏得多。我想着反正有之前那点债券打底,亏也亏不到哪去,就试试呗。找了个看起来排名不错的,历史业绩好像也还行的基金,又投了点钱进去。
这下可不一样了。每天打开账户看,数字跳得可欢了。今天红彤彤涨了,明天绿油油跌了。心脏也跟着七上八下的。确实比债券刺激多了。
后来看着基金里的股票涨得就有点不满足,觉得基金经理买那么多只,涨得好的被跌的拖累了,不如我自己直接买股票?说干就干,又去开了个证券账户。这下更直接了,自己选公司,买它的股票。买啥?一开始就挑自己听过的,什么大银行,有名的科技公司,感觉靠谱点。买了几只,每天盯着看盘,研究那些K线图,虽然也看不太懂,但就觉得挺有参与感。
三、一路过来的感受和记录
这么一圈搞下来,几年时间,我算是把这仨玩意儿都摸了个遍。简单记录下我的体会:
- 债券/债券基金: 确实稳。适合放一部分不想折腾、追求安稳的钱。收益不高,但晚上睡得着觉。我现在还留着一部分,就当是存款的替代品。
- 股票基金: 省心一点的选择。波动比债券大,收益潜力也大。适合没太多时间自己研究,又想参与股市的人。关键是选对基金,或者干脆定投,长期看也许不错。我断断续续定投过几个,有赚有赔,总体还行。
- 股票: 这玩意儿诱惑最大,风险也最大。真的是可能让你短期赚不少,也可能让你亏得心疼。非常考验心态,还得花时间去看、去学。我买过涨得让我偷着乐的,也买过跌得让我睡不着的。感觉这东西不适合我这种心脏不太好的人重仓。我现在就留了点点仓位,纯属娱乐,或者买点自己特别看好的公司长期放着。
我的实践就是,没有哪个是绝对最好的,关键看你自己想要啥。想要稳当,就多看看债券;想要高收益,能承受风险,就考虑股票或者股票基金;想省心点,基金可能更合适。我现在是搭配着来,债券/债基保个底,股基做个主力,股票偶尔玩玩。这过程就是不断交学费,不断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