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这个“适合长期持有股票排名”的事儿。我自个儿,也在这上头折腾过不短时间,也算有点儿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分享我的实践过程和一些记录,希望能给各位提个醒,或者说,开阔点思路。
我一开始是这么琢磨的
刚开始,我跟很多人一样,就想着,能不能找那么几只股票,买了就不用管了,放个十年八年的,等退休的时候就能发笔小财。我就到处去看,去听,哪些股票名气大,哪些股票大家都说能“长期持有”。
那会儿我重点关注了这么几类:
- 银行股:像工商银行这种,块头大,感觉倒不了,每年还有点分红,听着就稳当。
- 消费股:特别是白酒,比如贵州茅台,都说是硬通货,价格蹭蹭涨;还有像海天味业、伊利股份这种,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天天都得用,感觉生意能长久。
- 能源基建:比如中国神华、长江电力,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肯定得保着。
- 通讯巨头: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现在谁离得开手机和网络?
我还特地去翻了些报告,看了些分析,听那些“专家”讲什么“护城河”,“核心竞争力”,当时觉得,有道理,这些公司看起来确实家大业大,产品也都是响当当的,应该错不了。
后来我经历了这么一档子事
要说我的实践记录,或者说让我对这个“排名”有点不同看法的,还得从我身边一个老哥们儿,老王说起。老王这个人,踏实肯干,干了一辈子技术活,手里有点积蓄,就寻思着找个靠谱的股票长期投着,给自个儿的养老钱增增值。
那几年,不是特流行一个概念嘛叫什么“核心资产”,都说买这些公司的股票,买了就能躺赢。老王,也听了不少课,找了不少所谓的“高人”指点,人家给他推荐了一只当时特别火的医药股,说是行业龙头,研发能力强,未来市场大得很,绝对是长期持有的优良品种。
老王一听,觉得靠谱,就把自个儿辛辛苦苦攒的钱,一大半都投进去了。刚开始那股票确实涨得不错,老王乐得合不拢嘴,天天跟我说他这回可算是找对路了。结果?好日子没过两年,先是行业政策突然调整,对这类药的定价和采购方式都变了,然后那公司又爆出来一个研发上的小挫折,说是新药效果不及预期。这几下子一来,那股票价格就跟坐滑梯似的,哗哗往下掉,拦都拦不住。
老王那段时间,整个人都蔫了,天天唉声叹气。他说:“当初都说是龙头,能拿十年二十年,怎么说变就变了?这‘长期’到底是多长?”看着他那样子,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你说,这股票排名,当时那只医药股肯定也在不少“推荐榜”上头。
要我说
从老王这事儿之后,我就琢磨明白了。这市面上所谓的“适合长期持有股票排名”,咱们听听就千万别当成圣旨。它最多就是个参考,告诉你现在哪些公司看起来还不错。但市场是活的,公司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你真要想长期拿住一个票,你得真懂它,得知道这家公司是干嘛的,靠啥赚钱,它的优势在哪,风险又在哪。不能光听别人说自个儿得下功夫去了解。再一个,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这话虽然老套,但真是经验之谈。不管多看好的公司,也别把所有家当都押上去。
所谓的“长期”,可能比咱们想象的还要长,中间的波折也可能比咱们预想的要多。今天看着稳如泰山的公司,明天可能就遇到新挑战了。与其费劲心思去找那么一个固定的“排名”,不如多花点时间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保持学习,根据市场变化和公司发展,动态地去看待自己的投资。这可能比啥排名都来得实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