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了一下券商指数这玩意儿,不是说想立马就冲进去发大财,就是纯粹自己瞎琢磨,记录一下自己是怎么一步步看,一步步选的。这东西,行情好的时候确实猛,但波动也大,就得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能不能受得了那个刺激。
第一步:搞明白为啥要看它
我一开始琢磨这事儿,主要是觉得券商这块儿,跟大盘走势贴得比较近,有时候弹性还更大。牛市里头,它们往往跑得欢;熊市里头,也可能跌得狠。我就想着,如果能抓住点规律,是不是能有点意思。这都是后话了,主要还是先了解了解。
第二步:市场上那么多,咋选?
真开始看了才发现,嚯,叫“券商XX”的ETF还真不少。这下头就大了。我这人懒,不喜欢一个个股票去挑,觉得ETF打包一揽子挺省事。但问题是,这一揽子跟那一揽子也不一样。
我主要从几个方面去看:
- 盘子大小:就是基金规模。我寻思着,规模太小的,流动性可能差一些,怕到时候想买买不进,想卖卖不出,或者买卖价格差得比较大。我一般会先把那些规模特别小的给划拉掉。
- 跟踪的啥指数:这个很重要。有的ETF跟踪的是纯券商指数,里头就全是证券公司。有的,可能叫“非银金融”,那就不止券商了,可能还有保险、其他金融公司什么的。我就得看清楚,我到底是想投纯粹的券商,还是想捎带手把其他金融的也配置一点。这个得看基金的说明书,里面写得明明白白。
- 成交活跃度:这个跟规模有点关系,但也不完全一样。成交量大的,说明买卖的人多,我想交易的时候也方便点,不容易出现想买买不到,或者想卖砸个大坑的情况。
- 成分股构成:就算都是券商指数ETF,它们持有的券商股比例和具体的公司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有些可能更侧重龙头券商,十大券商占的比例特别高。有些可能就比较平均。这个就看个人偏好了,是喜欢跟着大哥走,还是雨露均沾。
第三步:我的实际操作和筛选过程
我先拉了个单子,把市场上主要的券商类ETF都列了出来。然后就像上面说的,挨个儿过筛子。
1,我把那些规模低于几个亿的,或者日均成交额很小的,就先放一边了。不是说它们不就是我个人操作起来觉得不太方便,心里不踏实。
2,我重点看了它们跟踪的指数具体是比如是“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还是其他的什么指数。我得确保这个指数的成分股确实是我想要的那些券商股,而不是掺杂了太多我不了解的东西。有的ETF名字里带“券商”,但一看持仓,还有保险兄弟啥的,这个就得想清楚自己要不要了。
然后,我会对比几只看起来差不多的ETF。比如A和B都是跟踪同一个券商指数,规模和成交量也还可以,那我可能就会再细看看它们的费率,跟踪误差做得怎么样。不过对于我们这种小打小闹的,那点细微差别可能感知不强,主要还是看前面的大方向。
我还发现,有些ETF名字叫“证券”,有些叫“券商”,大差不差,关键还是看它具体跟踪的那个指数的成分。别被名字迷惑了。
第四步:模拟盘练练手(如果需要)
如果还是吃不准,又不想真金白银直接上,我有时候会用模拟盘试试水。选一两个看着顺眼的ETF,放进模拟组合里,观察一段时间它们的走势,看看跟自己的预期是不是一致。模拟盘跟实盘心态不一样,这个只能作为辅助参考。
的一点感想
折腾了一圈下来,感觉选券商指数ETF,跟我平时买东西也差不多。先明确自己要啥(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然后货比三家(规模、流动性、成分),再做决定。没有哪个是绝对最好的,只有哪个是当下最适合自己的。整个过程下来,虽然不一定马上就去买,但对这块儿的了解确实深了不少,也算是一种学习实践。下次再看市场,心里就有数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