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个玩意儿——中海优质成长这个基金。代码么,就是那个398001,混合型的,说是中高风险。这不手头正好有点闲钱,寻思着不能光放银行吃那点死利息,就想着找个什么东西鼓捣鼓捣,看能不能钱生点小钱。
最初的念头和调研(瞎看)
也没啥特别明确的目标。就是在那些基金平台上看来看去,筛选条件勾了几个,比如“成长型”、“混合型”啥的。然后这个“中海优质成长”就跳出来了。名字听着挺唬人,“优质”、“成长”,感觉都是好词儿,谁不图个优质成长?
我就点进去瞅了瞅。看了看它的历史净值曲线,那叫一个跌宕起伏。不过当时可能正好看到一段往上走的,或者是我选择性忽略了那些大坑。然后又看了看它的介绍,说是啥投资于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具体是啥公司,我也没太细究,反正就是觉得名字好听,概念也不错。
还瞄了一眼基金经理,好像叫许定晴什么的,具体啥背景我也没深挖,就觉得既然能管这么大摊子钱,应该有两把刷子?当时济安金信评级说它在同类型里排名前73%,我想着虽然不是顶尖,但也还行,别太差就行。
我的实践操作过程
然后,我就开始操作了。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我打开了我的证券账户,找到了这个中海优质成长(398001)。
- 第一步:观察。我没马上买,先把它加到自选里观察了几天。看着它那个净值每天蹦跶,有时候红彤彤涨一点,有时候绿油油跌一点。当时单位净值大概在零点二七几、零点二八几晃悠。
- 第二步:小额试水。观察了几天,感觉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心一横,就想着先投个几千块钱试试水。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万一涨了?亏了也就几千,还能承受。
- 第三步:等待与焦虑。买进去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基金净值估算,晚上再看看实际净值。好家伙,这玩意儿真是折磨人。那段时间,大盘也不咋地,它也跟着晃悠。有时候一天涨个0.33%,有时候又跌个0.50%,甚至更多。
实践结果与感受
结果?别提了!我进去之后没多久,它就开始往下溜达。眼瞅着那个单位净值从我买入的零点二八几,一路跌到了零点二七几,甚至更低。心里那个悔,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去吃顿好的。
我看网上也有人说这基金经理不咋地,四年亏40%啥的。我这虽然没到四年,也没亏那么多,但体验确实不所谓的“优质成长”,在我这儿体验到的更多是“优质下跌”和“焦虑成长”。
我的反思与记录
这回实践下来,我算是明白了几个事儿:
不能光看名字。什么“优质”、“成长”,听着好听,但实际表现是另一回事。还是得看实打实的业绩和基金经理的操盘能力。
调研不能马虎。我当初就是瞎看看,没深入研究它的持仓、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啥的,纯粹是凭感觉。这买基金跟买菜似的,还是得挑挑拣拣。
心态要放平。投资嘛有赚有赔。我这小心脏还是不太行,跌一点就肉疼。以后要是再搞,得做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或者干脆就投那种波动小点的。
现在这基金我还拿在手里,也没割肉。就当是交学费了。目前来看,这“优质成长”的路还长着,不知道啥时候能给我解套。反正我是暂时不打算再加仓了,先放着看看后续它到底能不能“优质”起来。
这就是我这回折腾中海优质成长基金的实践记录,说出来给大家当个反面教材,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朋友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