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富控股这票,我关注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要说值不值得长期拿着,这事儿可真没个准谱,我自个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叨叨我这点实践心得。
我的关注起点
最早注意到浙富控股,大概是好几年前了。那时候,我记得它主要还是搞水电设备的,感觉是个挺传统的行业。后来慢慢发现,它开始往环保、新能源这边使劲,这就让我多留了点心。毕竟现在国家政策对这些领域挺支持的,感觉是个大方向。
炒股也就图个安稳,不太喜欢那种天天上蹿下跳的妖股。选股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找那些有点业绩底子,又沾点未来概念的。浙富控股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这个意思。
开始扒拉资料
光有感觉不行,得实际去看看。我就开始在网上扒拉它的各种信息。先是看了看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看看它那些环保、新能源的业务占了多少比重,赚不赚钱。有些业务听着挺高大上,但一看财报,利润贡献还不大,这就得打个问号。
然后就是看各种研报,研报这玩意儿,大家都懂,吹票的居多,得自己分辨。我会特别留意里面提到的风险点,还有就是分析师们对它未来增长的逻辑是不是站得住脚。有些研报里提到什么“钴金属”、“动力电池回收”,听着倒是挺吸引人的,我就得去查查这些行业的前景到底怎么样,它在里面又能分到多大一杯羹。
我还特意去股、论坛这些地方潜了潜水,看看其他散户都怎么说。虽然里面情绪化的发言比较多,但有时候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细节,或者是一些我没注意到的角度。比如有人提到“深股通持股不变”,说这可能意味着大机构看也有人抱怨“股价不涨”,觉得磨人。
我的纠结与思考
扒拉了一圈下来,我是有点纠结的。一方面,它涉及的环保、新能源概念确实是未来的趋势,想象空间是有的。而且公司本身也在努力转型,看着不像那种只想混日子的。但另一方面,它的股价表现有时候确实挺磨人的,涨起来费劲,跌起来倒是不含糊。而且那些新业务能不能真的做起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这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我之前也吃过亏,听消息追高一些所谓的热门股,结果一套就是好几年,那种滋味真不好受。所以现在我对“长期持有”这四个字特别谨慎。
后来我就琢磨,所谓的“长期持有”,不是说我买了就不管了,扔那儿等发财。它更像是一个动态观察、持续验证的过程。
我的实践操作与观察
基于这些思考,我对浙富控股的操作就比较偏向于“试探性建仓,持续跟踪”。
第一步,小仓位试试水。 我不会一下子把很多钱都砸进去。先买入一部分,成本不高不低,这样就算短期有波动,我心态上也能承受。
第二步,设定观察点。 我会给自己列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点:
- 公司财报: 这是最直接的。每个季度的财报出来,我都会仔细看看,营收、利润增长怎么样,特别是那些新业务的进展,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出来。
- 行业动态: 关注环保、新能源这些行业的政策变化、技术发展。如果行业整体向那公司受益的可能性就大。
- 公司公告: 有没有新的大订单、重要的战略合作、或者是什么可能影响股价的事件发生。
- 股价走势与市场情绪: 虽然我不完全看技术面,但也会留意股价在关键位置的表现,以及市场上对这只票的整体看法有没有发生大的转变。比如,是不是有大资金流入,或者是不是大家都在骂。
第三步,动态调整。 根据这些观察点,我再决定是继续持有、加仓还是减仓。如果公司基本面持续向新业务也逐步兑现业绩,那我可能会考虑在股价回调的时候适当加点仓。如果发现情况不对,比如业绩不及预期,或者行业出了大利空,那我可能就会选择先出来观望。
就拿浙富来说,我前段时间看它股价一直趴着,心里也挺没底的。但我会回头看看我当初关注它的逻辑还在不在。环保这块儿,需求是长期存在的;新能源相关的,比如它提的那些储能、循环利用,也是大方向。关键就看它能不能把这些概念落实到真金白银的利润上。
你说浙富控股值不值得长期持有,我觉得这得看你对“长期”的定义,以及你愿意为这个“长期”付出多少耐心和研究。对我来说,它目前还在我的“观察仓”里,我会持续跟踪它的基本面变化。如果它能把故事讲圆了,那我可能会拿得久一点。如果只是画饼,那可能就得及时止损了。
我的实践就是,不盲目相信,不轻易放弃,多看,多想,多验证。 炒股这事儿,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做决策。希望我这点粗浅的记录,能给大伙儿一点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