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诺安基金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也不是说我自个儿买了多少赚了多少,主要是那段时间,我身边好几个小年轻,天天就在那儿叨叨,我这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一开始我也纳闷,这基金多了去了,怎么就这个诺安火得一塌糊涂,跟个明星似的。后来我留心观察了一下,也跟那帮小年轻聊了聊,大概摸着点门道了。
得说是它的那个基金经理,叫蔡嵩松,对? 这哥们儿太猛了,操作风格那叫一个“梭哈”,看准了半导体就往死里干。你想,基金经理那么多,能被人记住名字的,要么是业绩稳如老狗,要么就是风格特别突出,能搞出大动静的。蔡经理显然是后者。
我记得那会儿,办公室里的小李,天天就盯着手机看,一会儿唉声叹气,一会儿又眉开眼笑的。我问他干啥,他说看诺安,跟过山车似的。这就引出第二个点了。
诺安那持仓,太集中了,基本就是押宝半导体。 这玩意儿弹性大,市场好的时候,半导体板块“噌噌噌”往上涨,诺安就能给你来个大红柱子,涨得你心花怒放。但反过来,市场一调整,半导体又是跌得最狠的那个,诺安的净值也能“唰唰唰”往下跌,跌得你怀疑人生。
这种大起大落的刺激感,可太对一些年轻人的胃口了。他们可能觉得,买这种基金,要么会所嫩模,要么下地干活,够劲儿!不像有些老牌基金,温温吞吞的,没啥波澜,他们觉得没意思。
我还特意去一些年轻人扎堆的论坛、APP上瞅了瞅,嚯,那讨论热度,简直了!天天都有人晒收益图,有哭的,有笑的,有骂的,有捧的。这就跟追星差不多,形成了一种“饭圈文化”。 蔡嵩松被他们喊成“蔡总”、“渣男”(因为跌的时候也狠),诺安基金也成了个“网红基金”。
我记得有段时间,好像是2020年那会儿,诺安天天上热搜,什么“诺安又跌了”、“诺安又涨了”、“今天你加仓诺安了吗?” 这曝光度一上来,不管你之前知不知道,都得被动知道了。然后就有一堆人跟风冲进去,听说那会儿基民都干到两百多万了,这可不是小数目。
我自个儿是没碰,年纪大了,心脏受不了那种折腾。我就在旁边默默观察,记录一下这个现象。你看,一个基金能火成这样,背后肯定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 一个风格极致的基金经理。
- 一个波动巨大的投资标的(半导体)。
- 一群追求刺激和高回报的年轻投资者。
- 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
这些因素搅和在一起,诺安可不就火出圈了嘛火归火,风险也大。我跟小李也说过,这玩意儿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可别把全部家当都扔进去。他还真听进去了点,后来跟我说,幸好没重仓,不然那几次回调,他得哭死。
这事儿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投资这东西,热闹归热闹,还是得看清本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别光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打。我这实践记录,也算是给大伙儿提个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