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这个ST股票退市的规则,这玩意儿,真是得自己踩过坑才知道里面的门道。我之前也觉得自己懂点,不就是公司不行了,戴个帽子,搞不好就退市了嘛结果?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股票群里跟大伙儿吹牛,说我抄底了个ST股,觉得风险不大,马上要摘帽了。结果我那朋友老张,就是那个平时不怎么说话,一说话就噎死人的主儿,直接给我来一句:“兄弟,你这可是踩了退市新规的雷!”
我当时就有点懵,啥雷?我这功课做得足足的。老张就说:“你怕是没仔细看最新的规矩?”
我赶紧去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被老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犯嘀咕了。赶紧关了聊天软件,打开电脑,仔仔细细地把那个什么退市新规给扒拉出来看。以前总觉得这些条条框框的离自己远,看看新闻标题就差不多了,哪知道真到自己可能摊上事儿的时候,才发现一个字一个字都得抠。
我一条条对着看,越看心里越发毛。原来现在的ST退市规则,比我想象的要严得多,也细得多。主要有这么几大类,每一类里面还有好多细则,我捡重要的跟大家唠唠:
- 股价类:这个好理解,就是股价连续多少天低于1块钱面值,那就得拜拜了。这个以前也有,但现在执行起来更严格。
- 市值类:这个我以前就没太注意!主板公司市值要是连续多少天低于5个亿,创业板的低于3个亿,也得走人。乖乖,以前光看股价了,没想到市值也是个硬杠杠。
- 财务类:这个是最头疼的。以前可能看看净利润亏不亏,现在复杂了,什么年报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这三个里面哪个最低,如果是负的,并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个亿(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那就危险了。我之前买的那个票,就有点悬在这个边上!
- 交易类:还有一条,就是连续好多个交易日,比如120个交易日,股票累计成交量要是少得可怜,比如主板低于500万股,也可能被强制退市。这个是防止那种没人交易的僵尸股赖着不走。
- 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这些就更严重了,比如信息披露有问题,或者公司运作不规范,被交易所处理了还不改,或者更狠的,财务造假,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违规操作,被查实了,那也是直接出局。
最让我吃惊的是,老张还提醒我,现在连分红不达标都可能被ST!具体来说,如果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但没分红,或者分红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低于一定标准(比如30%),并且连续几年都这样,就可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说是为了让上市公司多给股东回报,别光想着圈钱。这可真是新知识点,以前哪想过这个。
这个ST股票多久会退市,也不是个固定的时间。得看公司具体触犯的是哪条规则,以及后续有没有改善。有的可能很快,有的可能还会挣扎一下。但一旦真的启动退市程序,那就基本是板上钉钉了。
搞明白这些,我出了一身冷汗
看完这些,我才明白老张为啥说我踩雷了。我之前买的那只ST股,虽然股价还行,但好几项指标都晃晃悠悠在退市边缘徘徊。特别是那个财务类的,扣非净利润一直是负的,营业收入也不咋地。幸亏他提醒,我赶紧又重新评估了一下风险,还是决定先出来了,不敢再抱有侥幸心理。
所以说,这投资真不是拍脑袋就能干的事儿。尤其是这种ST股,风险本来就大,规则再一变,你要是没搞清楚,那真是钱怎么没的都不知道。以后,再也不敢光看热闹了,这些基础的规则,还是得自己老老实实研究透了才行。不然,辛辛苦苦搬砖赚的钱,可能就因为一个“我以为”给弄没了。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点实践心得,希望能给同样在股市里折腾的朋友们提个醒。别嫌麻烦,多学多看,总没坏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