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这个互联网保险平台的事儿。一开始我也是两眼一抹黑,纯粹是实践出真知,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
为啥要琢磨这玩意儿?
这事儿得从我家里人说起。前阵子,我寻思着给家里老人和小孩儿看看保险,毕竟年纪大了,或者小孩子磕磕碰碰也难免。以前,总觉得保险这东西得找个熟人代理,或者去保险公司门店,踏实。但跑了几趟,要么就是产品听得云里雾里,要么就是感觉这保费,有点儿小贵,而且选择好像也不多,听业务员一顿输出,脑子都大了。
后来有次跟朋友吃饭聊天,他提了一嘴,说现在网上买保险也挺方便,选择多,价格也透明。就喜欢瞎琢磨新鲜事物,想着,这倒是个路子,咱也试试看。
开始上手,到处看看
第一步,我就是先在手机上搜。 输入“互联网保险平台”这几个字,嚯,出来一大堆。什么带“宝”字的,什么带“微”字的,还有些听着就像专门做保险对比的网站。我心想这玩意儿跟逛淘宝似的,得先货比三家不是?
我就点开几个看着比较顺眼的平台瞅瞅。界面倒是都挺清晰的,各种保险产品分门别类:
- 医疗险
- 重疾险
- 意外险
- 寿险
- 还有给孩子准备的教育金啥的
每种点进去,又能看到好多具体的产品。一开始真是看花了眼,感觉比线下选择还多,有点儿不知所措。
摸索对比,发现门道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怎么选。 我发现大部分平台都有个挺好的功能,就是“产品对比”。你可以勾选几个你感兴趣的同类产品,它会把保障范围、保额、保费、等待期、健康告知这些关键信息都列出来,一目了然。
我就拿给老人看的医疗险举例子。我选了市面上听着名气比较大的几款“百万医疗”,重点看这么几个地方:
- 续保条件: 这个太重要了!是不是保证续保?能保证续保多少年?有些产品看着便宜,但可能今年买了明年就买不了了,那就麻烦了。
- 保障范围: 除了住院医疗,门诊手术、特殊门诊、住院前后门急诊这些是不是都包?有没有啥限制?
- 免赔额: 就是多少钱以内不赔。免赔额低当然但保费也可能高点儿。
- 增值服务: 比如住院垫付、绿色通道啥的,这些也挺实用的。
看平台资质也很关键。 我会特意去找找这个平台是保险公司直营的,还是属于保险经纪公司或者代理公司。一般来说,这些信息在平台的“关于我们”或者一些不太起眼的小角落能找到。确保它是正规军,心里才踏实。
我还特别留意了用户评价和一些科普文章。评价这东西不能全信,但能看看大家主要吐槽的点是或者称赞的点是科普文章能帮我快速理解一些保险术语,比如“等待期”、“犹豫期”、“宽限期”这些,以前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实践操作,填写信息
对比得差不多了,我就挑了一两款觉得合适的,尝试着进行投保操作。这互联网平台确实方便,大部分流程都是线上完成。
最最关键的一步,我觉得是“健康告知”。 这玩意儿一定要如实填写,千万不能马虎!平台会列出一堆问题,比如你过去有没有住过院,有没有得过某些特定的病。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如果为了顺利投保隐瞒了,将来真出险了,保险公司是可以拒赔的,那就白折腾了。
填完健康告知,上传个身份证照片,确认下投保人、被保人信息,然后就是支付保费。整个过程下来,如果资料准备齐全,确实比线下跑腿快多了。
的小总结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算是把互联网保险平台这玩意儿给摸了个七七八八。确实挺方便,选择也多,价格相对透明。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 你是想解决大病医疗费用的问题,还是想弥补收入损失,或者是给孩子存笔钱?需求不同,选择的产品也完全不一样。
第二,不能只看价格。 保险是个特殊商品,保障内容、续保条件、理赔服务这些都得综合考虑。便宜没好货这句话,在某些时候还是有道理的。
第三,健康告知务必如实。 这是底线,不能碰!
第四,利用好平台的对比工具和客服咨询。 有不明白的,多问问,别怕麻烦。现在很多平台都有在线客服或者电话客服,能解答不少疑问。
我这实践下来,也算是给家里人选到了几款比较合适的保险产品。虽然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但心里踏实多了。所以说,这互联网保险平台,用好了确实是个不错的工具。希望我这点儿不成熟的经验,能给大伙儿提个醒儿,少走点弯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