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得空,正好把我最近琢磨伊利股份董事长这事儿,给大家伙说道说道。也不是啥大事,就是自个儿瞎琢磨的一些过程,记录一下,权当分享了。
起因是啥?也简单,就是前阵子看新闻,老是刷到伊利这家公司,又是搞绿色发展,又是谈啥可持续。我就寻思,这么大个企业,当家人得是个啥样的人物?平时买牛奶也没少买他们家的,但对他们老板,还真没啥概念。
第一步:摸底,先知道是谁
那行,既然好奇了,咱就动手查查呗。我先是打开了常用的搜索引擎,敲了“伊利股份 董事长”这几个字。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潘刚。名字记住了。我还顺便看了下他的照片,瞅着挺精神的,不算太老,但也不是毛头小伙子那种。
第二步:挖履历,看看有啥能耐
知道了名字,我就想深入了解了解这人。我就开始搜“潘刚 履历”、“潘刚 伊利”这些关键词。这一搜,信息可就多了。我发现,这位潘董事长好像在伊利干了挺长时间了,据说零几年,也就是2005年那会儿,就已经是董事长了。你想想,从那时候到十好几年过去了,企业还能稳稳当当地发展,甚至越做越大,从百亿营收干到听说现在都亚洲第一了,这当家人肯定不简单。
我还看到有资料说,他是伊利自己培养起来的干部。这点我觉得挺有意思,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己家培养起来的,对行业、对自家企业肯定门儿清,不像有些空降兵,还得先熟悉情况。
第三步:看理念,琢磨企业方向
光看履历还不够,我还想知道他平时都咋想的,咋管企业的。我就开始找他的一些公开讲话或者采访。看到有报道提过,潘刚说伊利的发展之道是“始于绿色,兴于共赢,归于美好”。这话听着挺有高度的,一开始觉得有点虚,但仔细想想,伊利这些年确实在搞什么绿色产业链、碳中和啥的,估计就是这理念在背后支撑着。
他还提过“奶业新质生产力”,要搞科技创新,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整个产业链。我觉得这点挺重要的,现在这社会发展这么快,不搞点新东西,很容易就被淘汰了。能有这种想法,说明脑子活络,跟得上时代。
第四步:瞅瞅“待遇”,了解激励机制
在查资料的时候,我还无意中刷到一些关于他薪酬和股权激励的信息。说是年薪挺高的,在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里头都排得上号,还有通过股权激励能拿到不少股份。看到这些数字,我第一反应是“嚯,真不少!”
但转念一想,这么大个企业,肩上担子肯定重。企业搞好了,给的激励多点,好像也说得过去。毕竟人家把企业从那么小带到这么大,创造那么多利润和就业,没点真本事和付出肯定不行。这只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哈。
第五步:形成初步印象
这一通查下来,我对伊利股份的这位潘董事长,算是有了个大概的印象。感觉是个挺有魄力、有远见,也挺懂行的人。能带领伊利这么多年,经历那么多风风雨雨还能不断壮大,肯定有他的一套经营哲学。
你看,我这也就是个普通消费者,平时喝喝牛奶,对这些大老板的事儿也就是一时兴起,瞎琢磨琢磨。不过通过这么一番“实践”性的了解,感觉对这个品牌背后的掌舵人多了点认识,也挺有意思的。下次再看到伊利的新闻,可能就会多想一层了。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都是我自个儿的一些实践记录,不成体系,大家随便看看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