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来唠唠“哈飞股份”这家公司。就喜欢瞎琢磨,有时候看到个公司名字,就想去扒拉扒拉它的底细,看看它是干啥的,咋发展起来的。前段时间就对这个“哈飞股份”产生了点兴趣,于是就动手查了查,也算是自己的一点实践记录。
初识“哈飞”:名字挺熟,干啥的?
我对“哈飞股份”的印象,模模糊糊的,感觉好像跟飞机有关,又好像听过“哈飞汽车”。所以第一步,我就是打开电脑,开始搜集信息。我寻思着,这到底是搞飞机的还是搞汽车的,或者两者都有?
搜出来的东西还真不少。我发现,“哈飞”这个名头下,确实既有航空制造,也有汽车制造的历史。这一下就让我有点犯迷糊了,这两个产业跨度可不小。
深入挖掘:剥丝抽茧找主体
我耐着性子往下看。先是看到一个叫“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绍里说它是国家经贸委批准设立的,主发起人是“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来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了。看业务范围,主要是直升机、通用飞机、支线飞机的科研生产,比如Y12轻型多用途飞机、Z9系列直升机啥的,还给国外搞转包生产。看到这,我心里大概有数了,这应该就是“哈飞股份”的主体,是搞航空的。
我又注意到一个“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是1994年,主要业务是开发、生产、销售汽车和汽车零配件。这个“哈飞汽车”当年也是挺有名的,像咱们以前马路上跑的一些微型面包车,不少就是哈飞牌的,比如那个“哈飞松花江”,我印象里就见过不少。它还提到了从日本引进汽车制造技术啥的。
这时候我就明白了,原来“哈飞”这个品牌下,曾经有两条大的业务线:一条是航空,一条是汽车。而我这回关注的“哈飞股份”,主要指的是航空这一块。
捋清脉络:历史与现状
为了搞得更清楚,我又去翻了翻一些关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航集团或航空工业哈飞)的资料。发现这家伙历史可悠久了,据说是“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国初期的航空工业五大主机厂之一,创建时间能追溯到1948年或1952年。这可真是老牌的航空劲旅了。
这么一看,逻辑就顺畅了:
- 1,有个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母公司,就是“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然后,这个集团公司孵化出了“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哈飞股份”,专注于航空主业,并且上市了。
- 同时期,或者说集团业务拓展中,也发展了汽车产业,就是那个“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我还看到一些资料提到,民用飞机制造这块,虽然发动机、一些设备可以国际采购,但飞机的总体设计能力、集成能力,那得靠经验积累,不是光有钱就能买来的。这让我对航空制造业的复杂性又多了一层认识。
实践搞清楚了,心里亮堂了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和梳理,我对“哈飞股份”的理解就清晰多了。以前可能就是个模糊的概念,现在知道了它的主营业务是航空制造,背后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明白了它和曾经名噪一时的“哈飞汽车”之间的关系——同属“哈飞”品牌,但业务主体和发展路径有所不同,我们现在谈论的“哈飞股份”,更多是指向航空制造领域的那一部分。
这整个过程,就是个信息搜集、筛选、分析和整合的过程。虽然只是对一家公司做了点浅显的了解,但这种自己动手去探究,把模糊的事情搞清楚的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以后再看到“哈飞股份”的新闻或者信息,我脑子里就能对应上更具体的内容,而不是一头雾水了。这可能就是我这种爱琢磨的人的一点小乐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