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儿个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考那个基金证券从业资格证的事儿。这玩意儿搁我这儿也算是折腾了一阵子,不吐不快。
为啥想考这玩意儿?
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前几年,感觉自个儿工作上有点瓶颈,不上不下的,就琢磨着是不是得学点新东西,给自己找条新道儿。刚好那会儿身边有朋友在弄金融这块,天天听他们念叨什么基金、股票,听得我云里雾里的,但又觉得好像挺“高大上”。后来一打听,说想入这行,或者哪怕就是想多了解点,考个从业资格证算是个门槛,也能逼着自己系统学学。我心想行,闲着也是闲着,考一个试试,万一?
报名和选科目那点事儿
下定决心之后,我就开始上网扒拉信息。一看考试科目,好家伙,还分好几门。科目一,叫啥《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这个是必考的,没得跑。然后还有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和科目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这两个里面选一个考就行。
当时我就纠结了。科目一听名字就知道,全是些条条框框,估计背的东西不少。至于科目二和科目三,我打听了一圈,都说那个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难度大,内容多得吓人,简直就是个硬骨头。科目三,私募股权,听着更专业,但好像相对小众点?有时候就爱跟自己较劲,心想既然要学,干脆就把最难的那个给啃下来!于是乎,一咬牙一跺脚,就选了“科目一+科目二”这个组合。
我的备考血泪史
选完科目,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备考了。我先是去网上淘了官方教材,那书拿到手,嚯,两本都挺厚实,跟砖头似的。翻开科目一,果不其然,全是法律条文、职业道德、业务规范,一条一条的,看得我那叫一个头大。什么“忠实义务”、“审慎勤勉”,念着都拗口。没办法,硬着头皮背呗,不然咋整。
科目二就更别提了,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是新世界的折磨。里面啥都有,从证券市场基础到基金的运作、估值、投资分析,各种图表、公式,看得我眼花缭乱。很多概念以前压根就没接触过,只能一点点啃,做笔记,反复理解。那段时间,我基本上就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扎进书堆里,周末也基本泡汤了。
光看书肯定不行,还得刷题。我手机里下了好几个基金从业考试的APP,里面题库倒是挺全的。每科都是100道单选题,每题1分,60分算及格,考试时间是120分钟。刚开始做模拟题的时候,成绩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有时候连及格线都摸不到,心里拔凉拔凉的。但没办法,错题一道道分析,知识点一个点过,慢慢地,正确率才上来一点。
- 我的学习方法嘛也没啥特别的:
- 就是教材至少看两遍,第一遍混个脸熟,第二遍精读,划重点。
- 然后就是疯狂刷题,章节练习、模拟卷、历年真题(虽然据说真题不外泄,但APP上的题也大差不差)。
- 错题本是必须的,把做错的题都抄下来,定期回顾。
- 我还找了些网上的免费课程,跟着老师的讲解过一遍难点,比自己瞎琢磨强点。
那段时间真的是挺煎熬的,有时候学得烦了,真想把书给撕了。但想想自己当初为啥要考,也就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终于上考场了
备考了大概两三个月,终于到了考试的日子。我提前订好了考点附近的酒店,就怕早上起晚了赶不上。考试那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吃了点东西就往考场赶。到了考场一看,人还真不少,各个年龄段的都有。
进考场前检查还挺严的,手机啥的都得寄存。坐在电脑前,深呼吸了好几下,才让自己平静下来。考试开始后,我就埋头做题。科目一感觉还行,很多都是平时背过的法规,只要细心点问题不大。科目二就明显感觉吃力些,计算题、概念理解题,有些题干特别长,得反复读好几遍才能明白问时间也是紧巴巴的,一百道题,两个小时,根本没多少时间犹豫。
考完一科出来,赶紧去上了个厕所,喝口水,又马不停蹄地准备下一科。等两科都考完,走出考场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快虚脱了,脑子嗡嗡的。
出成绩和拿到证
考完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成绩。那几天真是有点坐立不安,老是忍不住去刷新查询成绩的页面。终于,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我查到了成绩。两科都过了!虽然分数不高,都是六十多分,勉强压线飘过,但好歹是过了!那一刻,真是长舒一口气,感觉几个月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又过了一段时间,电子版的资格证书就下来了。看着那个小小的证书,心里头还是有点小满足的。虽然它不一定能立马改变什么,但对我来说,这是一段努力的见证,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考这个基金从业资格证,过程确实挺磨人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但回过头看看,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至少以后看财经新闻,听别人聊基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头雾水了。如果你也想考,我的建议就是,下定决心,找对方法,坚持下去,肯定没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