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我来跟大家唠唠我是怎么琢磨明白股票市盈率这玩意儿的。刚开始接触股票的时候,我也是两眼一抹黑,听人家说什么“市盈率高了”、“市盈率低了”,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后来我就下决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非得把这东西搞明白不可。
摸索“静态市盈率”
我接触到的是“静态市盈率”。这个听起来好像没那么复杂。我记得当时翻了不少资料,也问了几个稍微懂点儿的朋友。他们告诉我,静态市盈率,简单说,就是用你现在看到的这个股票一股多少钱,去除以这家公司去年一整年每股赚了多少钱。
具体我是这么操作的:
- 第一步:找股票现价。这个好办,我打开我常用的那个股票软件,随便点开一只我想看的股票,它上面明明白白写着“现价”或者“最新价”,比如是20块钱一股。
- 第二步:找上年度每股收益。这个稍微麻烦点。我得去翻这个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或者在股票软件的F10基本资料里找。通常会有一个指标叫“基本每股收益(年报)”或者类似的说法。假设我查到的是2块钱。
- 第三步:计算。这就简单了,小学数学嘛用股票现价20元 ÷ 上年度每股收益2元 = 10。那么,这只股票的静态市盈率就是10倍。
这么一算,感觉自己好像也入门了!当时还挺得意,觉得股票也就那么回事儿。
遭遇“动态市盈率”
没过多久,我又听人说起了“动态市盈率”。我心想这静态的刚弄明白,怎么又冒出个动态的?是不是更高级点?我又开始新一轮的摸索。
研究了一番,发现动态市盈率这东西,算法还不止一种:
- 一种是基于预测的。它的公式是:股票现价 ÷ 未来一年的预测每股收益。这个“未来一年的预测每股收益”就有点玄乎了,通常是一些分析师或者研究机构给出的预测值。这个预测准不准,我心里是打个问号的,毕竟未来的事儿谁也说不准。
- 另一种是基于滚动收益的。这个我感觉稍微靠谱点。它是用:股票现价 ÷ 最近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之和。意思就是,不看去年的年报了,而是把最近的四个季度报表里的每股收益加起来,作为分母。这样感觉能更及时地反映公司近期的经营状况。
我又打开我的股票软件,找了找,发现很多软件都直接给出了动态市盈率的数值,旁边通常会标注是“动”或者“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滚动十二个月的意思,就是上面说的第二种)。这样一来,我自己倒不用那么费劲去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加了,软件都帮我算好了。
市盈率到底有啥用?
算明白了静态和动态市盈率,我就开始琢磨,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我查到的资料和听到的说法,大概是这样的:
- 判断估值水平:一般来说,市盈率比较低,可能意味着这股票相对来说没那么贵,投资的价值可能高一些。反过来,市盈率特别高,就可能说明股价有点虚高,风险可能就大了。
- 行业内比较:不同行业的市盈率水平差别挺大的。你不能拿一个银行股的市盈率去跟一个高科技公司的市盈率比,那没啥意义。但是,在同一个行业里,比如都是白酒公司,或者都是新能源公司,那市盈率低的可能就比市盈率高的更有吸引力一些。
但是,这里头有个坑,我必须得强调一下!我刚开始也容易犯这个毛病,一看市盈率低就觉得是好东西。后来才明白,市盈率只是一个参考指标,绝对不能单凭这一个东西就做投资决定。有些股票市盈率低,可能是因为它成长性差,或者公司有什么潜在的问题,市场不看好它。有些成长性特别好的公司,市盈率可能一直都很高。
我现在的实践经验就是,市盈率这个东西,我会看,也会算,但更多是把它当成一个筛选项,或者是一个辅助判断工具。最终要不要投,还得结合公司的基本面、行业前景、盈利能力、管理团队等等一大堆东西综合来看。不能偷懒,只看一个市盈率就完事儿。
这就是我从不懂市盈率,到自己一步步摸索计算,再到理解它怎么用的一点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同样在学习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启发。投资这事儿,学无止境,咱都得慢慢来,多琢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