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脑子里头一件事儿就是得看看我那只“量化核心”基金今天的价格咋样了。这玩意儿就跟每天看天气预报似的,成了个习惯动作。
第一步:摸出手机,解锁
平时也不爱捣鼓太多App,就那么几个常用的。第一步肯定是摸出我那用了几年的旧手机,指纹一按,屏幕亮了。眼睛还有点迷糊,就先划拉到放着理财软件的那个文件夹。
第二步:打开常用的理财App
我一般看基金净值,要么用券商的App,要么就是那个第三方平台,今天用的是后者。图标一点,加载页面转了那么一两秒,就进去了。现在这些App都做得花里胡哨的,广告弹窗啥的,我都习惯性先关掉。
第三步:搜索我的“量化核心”
进了App,我直接就奔搜索框去了。我记得我那只基金的代码,类似“360001”或者“004359”这种,不过今天我直接输的中文名“量化核心”。因为有好几家公司都有叫“量化核心”的,所以我得仔细瞅瞅,是我关注的那个,比如“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或者“创金合信量化核心”之类的,得对上号。
有时候,记性不我还得翻翻之前的记录,或者从自选列表里找。今天还算顺利,一搜就出来了。
第四步:查看今日净值和相关数据
点进去之后,最显眼的就是那个单位净值了。旁边一般会跟着一个百分比,红的就表示涨了,绿的就表示跌了。我今天瞅了一眼,哟,还行,是个红的,虽然涨得不多,也就零点几个百分点,但看着就舒坦。
比如我看到的数字可能是这样的,单位净值0.4575,然后后面跟着个-0.89%,那今天心情就不太美丽了。但如果看到的是最新净值0.5332元,增长5.81%,那肯定乐开花了,虽然这种大涨不常见。
除了单位净值,我还会顺带扫一眼其他信息:
- 累计净值:这个也能反映基金从成立以来的整体表现。
- 近1月、近3月、近6月、近1年收益率:这些能让我对基金的短期和中期表现有个大概的了解。比如“近1月:3.04%”,“近1年:-15.67%”,心里就有数了。
- 成立以来收益:看看这基金从“出生”到总共给投资者赚了还是亏了多少。
有时候还会看看持仓,不过那个更新慢,今天主要是看价格。
第五步:心里盘算一下,然后关掉App
看完这些数字,心里就大概有个谱了。涨了么,就琢磨着是不是行情好转了;跌了么,就安慰自己长期持有,别慌。我这小心脏,也算是被这些数字锻炼出来了。
查这个,也不是说指望它一天能发大财,主要就是养成个习惯,看看自己那点小钱钱的动向,心里踏实。今天这实践记录就到这儿,明天还得继续看,希望明天是个大红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