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当年是怎么琢磨这个“未来十倍潜力牛股”的。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纯粹是自个儿瞎折腾的一段经历,分享出来给大家看个乐呵,顺便也算是个记录。
最初的念头与摸索
记得那是2022年初,那会儿市场风风火火的,天天听人说什么赛道,什么票子翻了几倍,心里就痒痒。当时我就想,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什么门道?能不能自个儿也找找看?
我也跟大家一样,两眼一抹黑。先是到处看研报,听那些所谓的“专家”分析。结果?发现他们说的都挺有道理,但真要自己下手,还是不知道买哪个。而且有些票被吹上天,结果,一买进去就开始跌,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接盘侠”。
后来我就琢磨,不能老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得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瞎琢磨,看各种资料。什么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技术分析,都去了解了一下,虽然都是些皮毛。
我的实践筛选过程
琢磨了一段时间,我给自己定了几个大致的方向和步骤:
- 第一步:找风口,也就是所谓的高成长行业。 我那时候就觉得,你想,一个公司要涨十倍,那它所在的行业肯定得是朝阳行业,夕阳产业里再好的公司也难有大作为。我当时重点关注了几个方向:一个是新能源,那会儿这块儿特别火,感觉政策也支持;另一个是信息技术,特别是啥数字经济、网络安全这类的,觉得未来肯定离不开。
- 第二步:在行业里找“潜力股”。 怎么找?我就看几个点:
- 公司是不是行业里的“小巨人”,就是说它现在可能规模不大,但是技术有特色,或者市场份额在快速提升。
- 看业绩,是不是持续增长,尤其是营收和利润。那种一年好一年坏的,我一般就直接跳过了。
- 看基本面,简单说就是看看公司赚不赚钱,有没有欠一屁股债,现金流怎么样。这个我主要就是看看财报,虽然看得半懂不懂,但起码排除一些明显有雷的。
- 避开那些已经被炒得老高的。我的想法是,都涨上天了,我再去追,那不是找刺激嘛我更倾向于找那些还在“山脚下”或者“半山腰”的。
- 第三步:结合点技术面看看。 基本面选好了,我还会简单瞅瞅K线图啥的,看看是不是处于一个相对的底部区域,或者有没有突破的迹象。这个我承认,我看得比较粗糙,就是凭感觉。
- 第四步:分散投资,小仓位试水。 选出来几只觉得还不错的,我也不会一把梭哈。都是先买一点点,观察观察。毕竟咱这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错了也亏不了多少。
回顾与总结
就这么一套流程下来,我当时也筛选出了几只自己觉得还不错的票。具体是哪些票,这里就不细说了,免得有荐股的嫌疑,而且这都过去的事儿了。效果嘛有几只确实在后面一段时间表现还行,但要说都达到“十倍”,那肯定是吹牛了。
主要是我通过这个过程,学到了不少东西:
- 独立思考比盲目跟风重要多了。
- 选股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只看单一方面。
- 耐心很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不现实。
- 控制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
现在回过头看,那段实践经历虽然有点“民科”,但对我个人来说还是挺有收获的。就是自己瞎琢磨,然后去验证,错了就调整,对了就积累经验。投资这事儿,水深得很,我这点儿道行也就是图一乐。今天分享出来,就是想说,凡事多动动脑子,多实践,总能有点儿自己的心得体会。
再次强调,以上纯属个人实践记录和瞎琢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家千万别学我乱搞!就当听个故事,乐呵乐呵得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