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人问我,中小板里头有啥好票?这问题可真把我问住了。你说这中小板,公司是真不少,林林总总几百上千家,但要说哪个就一定是金疙瘩,明天就能蹭蹭涨,谁也拍不了这胸脯。我也就是自己瞎琢磨得多,也走了不少弯路,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当初是怎么一点点扒拉这些中小板公司的。
我是怎么开始关注中小板的
我也是个小白,啥也不懂。就觉得中小板公司盘子小,是不是弹性大点,万一碰上个黑马?就这么个朴素的想法,我就一头扎进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没少交学费。追涨杀跌,听消息,啥都干过,账户数字是越来越难看。
痛定思痛,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后来我就琢磨,这不行,不能老是当韭菜。我得自己搞明白这些公司到底是干啥的,值不值得我掏钱。 于是我就开始笨办法,一家家地看。看啥?
- 先看它是干嘛的: 这公司是造机器的,还是卖软件的,还是开超市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市场大不大?别整那些云里雾里的,自己都看不懂的行业。
- 再看兜里有没有钱,能不能赚钱: 我就开始翻它们的财报,一开始真是看得头都大了。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跟看天书似的。我就从最简单的看起,比如每股收益。我记得那会儿,我就专门找那些三季报出来,每股能赚个几毛钱,甚至有的能到一块多,但股价瞧着又不贵的,比如十几块钱一股的。我还特别留意那些总股本不大的,可能就几个亿股本,感觉这种“船小好掉头”嘛
- 看看有没有啥“硬伤”: 比如负债率是不是太高了?应收账款是不是一大堆收不回来?大股东是不是老减持?这些都是减分项。
我关注的一些方向和逻辑
慢慢地,我看多了,也总结出一些自己关注的方向。这都是我个人的偏不一定对哈。
我那时候就特别喜欢找那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就是说,它可能在整个大行业里不算最牛的,但在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它做得特别有话语权。比如有些做汽车零部件的,虽然整车厂那么多,但它在某个特定的小零件上,技术过硬,客户稳定,那日子就能过得挺滋润。
还有就是那些业绩能持续增长的。我不太喜欢那种业绩一年好一年坏,跟过山车似的。我宁愿找那种每年都能稳稳当当增长个百分之十几二十的,哪怕慢点,但心里踏实。我会去看它过去几年的营收和利润增长情况,看看是不是真的在持续变
我还留意过一些搞智能制造、自动化设备的公司。感觉现在工厂都缺人,机器换人是大趋势,这些公司应该有市场。还有一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相关的,虽然波动大,但里头确实有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苗子。我记得当时就扒拉到几家,盘子不大,业绩也还行,感觉挺有意思。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些中小板公司,虽然名字听着土里土气的,但人家是实实在在做事的,有核心技术,客户也都是些大厂。这种公司可能不爱讲故事,股价也不活跃,但基本面可能挺扎实。
一些经验教训
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踩过坑,比如光看市盈率低就买进去,结果是个价值陷阱,股价趴着不动好几年。也遇到过看着业绩挺结果突然爆个雷。没有百分之百稳赚的买卖。
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千万别偷懒。想在中小板里找到好公司,就得下笨功夫,自己去查,自己去分析。别人的推荐,听听就算了,最终做决定的还是得靠自己。而且这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好公司,明天可能就遇到新问题了,所以还得持续跟踪。
说到底,中小板里有没有优质股票?肯定有。但怎么找出来,真的是个细致活儿,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今天分享的这些,也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最重要的还是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和方法,别盲目跟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