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跟大家伙儿唠唠我琢磨“汇添富基金”这点事儿。也不是啥专业分析,就是我自个儿瞎折腾的一点记录,说出来给大伙儿听听,看个乐呵,或者能有那么一丁点儿启发也行。
我是咋开始寻思这事的
一开始我对这些基金、股票啥的,真是一窍不通,两眼一抹黑。那会儿,差不多也就几年前,周围的同事、朋友,嘴里头老是蹦出什么“定投”、“复利”、“风口”。听得我云里雾里的,但心里也犯嘀咕:人家都在钱生钱,我这点死工资,光搁银行里,那点利息还不够通货膨胀塞牙缝的!再加上家里开销也慢慢上来了,就寻思着,不能再这么“佛系”下去了,总得学着捣鼓捣鼓,给自己找条后路不是?
挑花了眼,咋就关注到“汇添富”了
刚开始,我真是没头苍蝇一样,在网上瞎看。什么股票、债券、黄金、P2P(那会儿P2P还没爆雷,现在想想都后怕),五花八门的,看得我头都大了两圈。后来听人说,新手可以从基金入手,风险相对小点,不用自个儿去盯盘选股,省心。行,那就看基金!
可基金也多,成百上千只,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玄乎。我记得那会儿就随便搜,然后就瞅见了“汇添富”这仨字。具体为啥是它,现在也记不清了,可能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里见过,或者哪个App上推荐的。反正,这名字听着就挺喜庆,“汇聚财富,增添富裕”,彩头不错!我就点了进去,想看看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的“笨办法”实践记录
点进去一看,嚯,他们家的基金也真不少。我记得当时主要看了几类:
- 一种是什么“消费行业”的,我想着中国人这么多,吃喝拉撒总是要的,消费这块应该差不了?
- 还有些是跟高科技、互联网挂钩的,看着挺唬人,但涨跌也跟过山车似的,我这小心脏有点受不了。
- 再就是“指数基金”,听人解释说,大概意思就是跟着大盘指数跑,省心,适合我这种懒人。
我重点看了那个“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想着投消费嘛稳当。结果一看近一年的收益,好家伙,还是个负的,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但转念一想,又看到有些宣传说某某基金成立以来翻了多少倍,这就让我犯难了。这玩意儿到底是看短期还是长期?
后来我琢磨,光看不练假把式。正好看到他们有个什么“中证A500指数”的基金,说是投资门槛特低,一块钱就能买。我想,得,就拿这个试试水,亏了也就一顿早饭钱,不心疼。要是赚了?那感情
说干就干! 我就按着APP上的提示,一步步操作:开户、绑卡、风险测评。风险测评那一堆题,我也是凭感觉瞎选一通。然后就真投了点零花钱进去,不多,也就几百块。当时还挺兴奋,觉得自己也算是“基民”了。
买了之后,头几天新鲜劲儿足,天天都打开瞅一眼,红了就咧嘴笑笑,绿了就心里骂骂咧咧。跟看K线图似的,也看不懂,就是图个热闹。
折腾一圈下来,我悟了点啥
这么折腾了小半年,没发财,也没亏多少,就那么来来回回的。但我自个儿感觉,最大的收获不是钱,是心态上的一点变化和对这玩意儿的初步了解。
我明白了这玩意儿真不是赌场,想靠它一夜暴富,那纯属做梦。它更像种地,得耐心等着,今天播种明天就想收割,那是不可能的。短期波动太正常了,不能因为它今天跌了就哭天抢地,明天涨了就觉着自己是股神。
选基金真是个技术活。不能光看名字好听,也不能光听别人忽悠。基金经理靠不靠谱?历史业绩到底咋样?投资方向是不是我看好的?这些都得自个儿去做功课。我现在才明白,当初看到那个“近一年收益率是负的”,也说明不了市场行情不大家都可能亏。关键还是得看长期的表现和基金本身的质地。
再有就是,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我虽然就试水了几百块,但也开始有这个意识了。以后要是真想正经投点,肯定不能就盯着一只基金死磕。
我这点“实践”也就是个入门级的体验。现在我对“汇添富”的了解,也还是皮毛。但起码,我不像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了。跟大家伙儿分享这些,也不是推荐大家去买哪只基金,就是觉得,理财这事儿,早点接触,从小钱开始尝试,总归是没坏处的。关键是得自己动脑子,别盲从,也别指望天上掉馅饼。慢慢学,慢慢摸索,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