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老张吃饭,他喝了点小酒,就有点兴奋,神神秘秘地说他手上一只票快“摘帽”了,说得跟要发大财似的。我当时就愣住了,“摘帽”?啥玩意儿?股票还戴帽子?难不成还有绿帽子?
老张看我那一脸懵圈的样子,就给我大概说了说,但我听得还是云里雾里的。就好琢磨。一知半解的难受,回家我就打开电脑开始查,想搞明白这“摘帽”到底是咋回事。
捣鼓了半天,我算是弄明白了,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我先是搜“股票摘帽是什么意思”,出来一大堆解释。挑了几个看起来比较靠谱的看了看。
原来,这上市公司要是经营不善,比如连续亏两年钱,或者财务上出了大问题,审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弄了个“无法表示意见”之类的,那交易所为了提醒大伙儿注意风险,就会给这家公司的股票名称前面加上个“ST”或者“ST”的标记。
- “ST”就是“Special Treatment”的缩写,意思是“特别处理”。
- “ST”,就更严重一点,表示有退市风险了,就是“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
戴上这“帽子”,就说明这公司有点“危险”,股价波动可能也大,交易规则上可能也会有一些限制,比如涨跌幅限制可能就变成5%了。
那“摘帽”就好理解了,就是把这“ST”或者“ST”的帽子给摘掉,恢复成正常的股票名称。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摘的,上市公司得满足一些条件才行。
我继续查,上市公司想“摘帽”,一般得做到:
- 也是最重要的,公司得开始赚钱了。比如,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是正的,而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就是那些不是靠主营业务赚的钱,比如卖资产啥的)之后的净利润也得是正的。这就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开始好转了。
- 导致被“ST”或“ST”的那些异常情况得消除。比如说,如果是因为财务报告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那新的年报就得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公司经营也得恢复正常。不能是空壳公司,得有正常的业务在跑。
等这些条件都满足了,上市公司就可以向交易所申请“摘帽”。交易所审核通过了,这“帽子”就能成功摘掉了。
“摘帽”对公司来说,那可是个大好事儿!
- 意味着公司经营状况改善了,财务状况也恢复正常了,风险降低了不少。
- 对投资者来说,信心也会增强。
- 而且以前戴帽的时候,好多事情干不了,比如想再融资、发点新股票啥的,都受限制。摘帽之后,这些限制就可能没了,公司又能大展拳脚了。就像老张说的,他那股票如果真摘帽了,说明公司基本面好转,说不定股价还能涨一波。
这么一琢磨,又学到个新东西。我把这些自己查到的东西简单记了记,下次老张再跟我聊股票,我也能插上几句话了,不至于像之前那样傻乎乎的。看来这股市里的门道还真不少,得活到老学到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