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瞎琢磨了一天科技板块的基金,想着把我这点儿折腾过程给大伙儿说道说道,也算是个记录。
为啥突然想看科技基金了?
主要是,最近老听人说科技怎么怎么牛,未来趋势啥的。我这心里也痒痒,寻思着不能老把钱放银行里发霉不是?科技这块儿,自己炒股,那些票花里胡哨的,公司好不好也看不明白,风险忒大。所以就想着,还是找个基金,让专业的人帮我管管,省心。
我的筛选“笨”办法
我直接就在那些基金APP或者网站上搜“科技”俩字。好家伙,一下子出来一大堆,什么信创、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相关的科技股,五花八门的,看得我眼都花了。
第一步:先瞅瞅“同类排名”
这么多基金,总得有个比较?我就开始看那个“同类排名”。这玩意儿就跟咱们上学时候的成绩单似的,有短期排名,比如最近一个月、三个月的,也有长期排名,比如最近一年、三年的。我个人觉得,短期业绩波动大,说明不了得拉长了看,至少看个一年以上的,才稍微有点儿参考价值。
第二步:看看基金都买了啥
光看排名还不行,我还特意瞅了瞅这些基金都买了些啥股票。有的基金名字叫“科技”,结果点进去一看,可能大部分仓位是新能源,或者通信设备。有的,就比较专注,可能主要就是投半导体或者计算机软件。我就琢磨,我到底看好科技里的哪个细分领域?我也说不太清,就想着找个覆盖面广一点的,或者那种基金经理自己判断能力比较强的。
我还听说有个词叫“含科量”,就是说基金里科技股的占比。这个指标我觉得挺有意思,有些基金可能科技股占比特别高,那波动估计也大点儿;有些可能就是均衡配置,科技只是其中一部分。
第三步:考虑风险承受能力
心脏不太虽然想搏一把高收益,但也怕亏得太惨。那些业绩排名上蹿下跳、波动特别大的基金,我就先放一边了。我会看看基金的风险等级,还有那些什么夏普比率、最大回撤啥的指标,虽然看得一知半解,但大概能感觉出来哪个更稳当点儿。
第四步:主动型还是指数型?
这也是个问题。指数型基金,就是跟着某个科技指数走,比如科创50指数、创业板科技龙头指数啥的,省心,费用也低点儿。主动型基金,就是基金经理说了算,看他的选股能力了。我这人懒,也搞不太懂那些复杂的指数,就寻思着还是找个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帮我操心得了,但前提是这个基金经理得靠谱。
我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我一般是这么干的:
- 打开基金平台:随便哪个都行,功能都大同小异。
- 筛选:选股票型或者混合型,主题选“科技”,或者更细分的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
- 排序:按照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的业绩排名来回切换着看。太短的(比如近三个月)我就当个参考,不太当真。
- 点进去看详情:
- 看持仓:主要买了哪些股票,是不是我理解的科技股。
- 看基金经理:从业多久了,管的其他基金业绩怎么样,投资理念是
- 看规模:太小的基金怕清盘,太大的又怕船大难掉头,这个就看个人喜好了。
- 看历史波动:看看净值曲线是不是太吓人。
- 横向对比:把几个看着顺眼的基金拉出来,排排坐,比一比它们的业绩、持仓偏好、基金经理等。
比如我看到有个叫“大摩数字经济A”的,之前看新闻说业绩不错,我就点进去瞅瞅,看看它主要投向,再跟其他几个名字里带“科技”、“数字”的基金比比,看看有啥不一样。
的一点儿感悟
折腾了一圈下来,发现选基金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排名只是一个参考维度,不能完全迷信。毕竟过去的业绩不代表未来嘛关键还是得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还有对市场的一些基本判断。
科技板块本身波动就比较大,所以即使选了排名靠前的基金,也得做好心理准备,别指望买了就能一直涨。分散投资可能还是个好办法,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今天就先分享这么多,都是我自个儿瞎琢磨的经验,不构成啥投资建议,大伙儿随便听听就以后有啥新发现再来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