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挺后知后觉的。周围朋友同事,早些年就开始念叨什么基金定投能赚钱,比放银行强多了。我那会儿就寻思,这玩意儿靠谱么?听着就玄乎,又是“经理”又是“市场”的,怕不是又是什么坑。
我真是两眼一抹黑。 基金是在哪儿买?打开支付宝、微信理财通,里头花花绿绿一大堆,什么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还有那些英文缩写 QDII、LOF、FOF,看得我头都大了。这不比看天书还难?
我的摸索过程
我这人有个优点,就是不懂就瞎琢磨,或者找点简单的先试试水。我琢磨着,那“余额宝”或者银行T+0理财,不也天天计息么,那玩意儿算不算基金?一查,还真是,叫货币基金。风险低,灵活,跟活期存款差不多,但收益高那么一点点。行,这算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基金”了,虽然那时候压根没把它当回事儿。
有了这点“成功”经验,胆子就大了点。我就想,能不能找个比货币基金收益高点,但风险也别太大的?我就开始在那些平台上瞎逛,看那些产品的介绍。我告诉自己,先别管那些复杂的,就找名字朴实、风险等级标着“中低”或“低”的。
- 第一步:找地方买。 我最开始就是在支付宝和微信理财通里头瞎鼓捣。因为这两个平台天天用,感觉亲切点,操作也简单。后来也瞅了瞅银行的手机APP,发现里面也有不少基金卖。主要就是图个方便,不用专门跑去什么证券公司开户,对我这种怕麻烦的人来说,简直太友好了。
- 第二步:尝试看懂选哪个。 我那会儿就盯着“债券基金”和一些叫“指数基金”的看。为啥?听人说债券型基金相对稳当点,风险比股票小。指数基金,就是跟着大盘指数走的,买的是一篮子公司的股票,不用自己费劲去挑哪只股票感觉挺省心。我就挑了个看着名字顺眼,历史业绩也还过得去的,风险提示也是我能接受的。
- 第三步:试着买一点儿。 一开始我真不敢多买,就先扔个几百块钱进去试试水。 就跟在网上买件衣服差不多,点几下,输入密码,钱就划出去了。那心情,既有点小激动,又有点小忐忑,生怕第二天打开一看,钱就少了一大截。
买了之后?你猜怎么着,我几乎天天都要打开看好几遍!涨了就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眼光不错;跌了,心里就有点小打鼓,嘀咕是不是买错了。后来慢慢发现,这玩意儿真不能天天盯着看,不然心脏受不了,得放长远点看。而且我还学到一个词儿,叫“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所以我就开始尝试着买不同类型的,比如也稍微配置一点点股票型的,但也是选那种跟踪大盘指数的,觉得风险相对可控些。
我的几点体会
折腾了这么一阵子,我也算摸到点门道了,虽然离什么投资高手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至少心里不那么慌了,也敢跟人聊几句基金了:
- 先从简单的开始。 别一上来就想搞明白所有复杂的玩意儿,先从货币基金、纯债基金这种风险比较低的入手,能让你慢慢熟悉基金是怎么回事,涨跌是个啥感觉。
- 必须用闲钱投资。 这点太重要了!千万别拿生活费、急用钱去买基金,不然市场一波动,你吃不下睡不着,心态就全崩了,很容易做出错误决定。
- 别老想着追涨杀跌。 尤其是新手,很容易看哪个基金最近涨得猛就一头冲进去,结果刚买就跌;一看跌了就赶紧卖掉,生怕亏更多。我刚开始也犯过这种毛病,后来发现这样折腾下来,手续费没少给,钱也没赚到,甚至还亏了。
- 得有点长期持有的耐心。 基金投资,尤其是一些指数基金或者偏股基金,它不是让你一夜暴富的工具,更像种树,得慢慢等它长大。我开始尝试搞点“基金定投”,就是每个月固定时间投点钱进去,据说这样能平摊成本,长期看效果不错。
- 选择靠谱的平台。 我个人觉得,刚开始就在支付宝、微信理财通或者一些大银行的APP上买就行,操作方便,各种基金也挺全的。至于手续费什么的,现在各家也都挺透明的,可以多比较比较。
我这基金入门的过程,就是从啥也不懂,到自己瞎琢磨、小额试水,再到慢慢积累点经验教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行动起来,哪怕你只是先买10块钱的货币基金体验一下,也算是你迈出了理财的第一步。 过程中肯定会有不明白或者亏钱的时候,但只要你控制好风险,别太贪心,慢慢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路子了。希望我这点粗浅的折腾记录,能给想入门的朋友一点点小小的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