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个事儿——就是那个同济科技的股票股。平时除了捣鼓点自己的小爱也喜欢看看财经方面的东西,尤其是股票,虽然咱不是啥专业人士,就是瞎看看,图个乐子,顺便也学习学习。
起因:为啥会去看同济科技的股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前段时间,不是老听说什么“新基建”、“高校概念股”嘛我就寻思着,同济大学名气那么大,相关的上市公司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于是我就搜了搜,这不就看到了同济科技(代码么,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
光看K线图和公司基本面介绍,总觉得隔着一层。我就想,去股看看呗,看看里头的“群众”们都是怎么说的,也算是个了解散户情绪的窗口。
初探股: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于是乎,我打开了同济科技的股。好家伙,刚点进去,那信息量,铺天盖地的。各种帖子,有喊涨的,有看空的,有分析得头头是道的,也有纯粹情绪发泄的。
我先是大概浏览了一下,发现热门帖子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股价波动来的。有人说“这票至少欠了三个板”,信心满满的;也有人抱怨“今天又没跟上大盘,真墨迹”。还有一些讨论公司基本面的,比如提到“同济大学这块金字招牌”,或者公司手里有多少地皮房产啥的,说这些就值多少钱。
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些人特别喜欢讨论“庄家”或者“主力资金”。说什么“同济科技的庄家比较懒”,但又喜欢“搞小波段”,还分析得有鼻子有眼的,说“近期一直有大资金流入”。
深入观察:我的实践记录
光看几眼肯定不行,我就决定花点时间,连续几天都上去瞅瞅。我一般是这么操作的:
- 早上开盘前,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消息或者情绪预热。
- 盘中有空了,也上去刷刷,看看大家对实时走势的反应。这时候的帖子往往最“刺激”,股价一拉升,满屏的“牛”、“起飞”;股价一跌,各种“割肉”、“被套”的哀嚎。
- 晚上收盘后,这是我看得最仔细的时候。大家开始复盘了,讨论当天的成交量、换手率、龙虎榜数据(如果有的话)等等。这时候的分析相对能沉静一点,但观点碰撞也更激烈。
我还特意留意了几类帖子:
第一类是技术分析贴。 有些人会画各种线,什么支撑线、压力位,分析什么KDJ、MACD指标,说得一套一套的。虽然我不太懂,但看着也挺热闹,感觉高手在民间。
第二类是消息解读贴。 一旦公司发个公告,或者行业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就有人出来解读,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解读的角度也是五花八门。
第三类就是纯粹的情绪贴了。 涨了就歌舞升平,跌了就唉声叹气,或者互相安慰,或者互相指责。这种帖子看看就别太当真。
实践感悟:股这东西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我琢磨出点道道来。
1,股确实是个观察市场情绪,尤其是散户情绪的好地方。你能直观地感受到大家是乐观还是悲观,是焦虑还是期待。有时候,这种情绪本身也会反过来影响股价的短期波动。
2,信息真假难辨。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讨论,但同样也充斥着不少噪音,甚至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什么“内部消息”,“主力意图”,听听就千万不能全信。我尝试过去伪存真,但发现太难了,很多时候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再者,股里的人,心态各异。有的是想学习交流的,有的是想找人共鸣的,有的是纯粹来发泄的,还有的可能是想“割韭菜”的。保持独立思考特别重要。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所谓的“股效应”。有时候,某个观点在股里被反复强调,形成一种集体认知,即使这个观点不一定对,也可能在短期内影响一部分人的操作。比如,大家都说某个价格是强支撑,可能股价跌到那附近真的会有很多人去买,从而形成一定的支撑力。
总结一下我的“实践”
这回“潜入”同济科技股的实践,对我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我把这当成一种了解市场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决策依据。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鲜活、更充满人情味的股市侧面。
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股,心态要保持清醒。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茶馆”,听听大家吹牛聊天,感受一下气氛,但最终掏钱买卖股票,还得靠自己冷静分析和判断。毕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话,是真理。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观察和体会,说得不对的地方,大伙儿多包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