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指数基金和混合基金,哥们我一开始也是两眼一抹黑。那会儿刚琢磨着手头有点闲钱,不能老放银行里等发霉不是?就想着投点听人说基金不错,门槛也不高,适合我这种小白。
一开始我咋整的?就是看名字呗。指数基金,听着就像是跟着大盘跑的,省心。混合基金,感觉啥都掺和点,应该挺“多元化”的,听着也挺我就各买了一点试试水。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就是瞎买。真没啥策略,就是看着顺眼就下手了。那时候我对这俩玩意儿的根本区别,心里是没底的。就觉得,反正都是基金,能差到哪儿去?
第二步,观察和对比。放了一段时间,我就开始天天瞅着它们的表现。这一瞅,就发现问题了:
- 那个指数基金,涨跌基本跟大盘指数一个节奏,涨也是慢慢悠悠,跌也不会太离谱,除非整个市场都完犊子。感觉就像个老黄牛,走得稳。
- 但那个混合基金就不一样了,有时候大盘涨它不一定涨得多,有时候大盘跌它可能还涨,或者跌得更凶!波动明显大不少,挺考验心脏的。
第三步,开始琢磨为啥不一样。我就纳闷了,都是基金,咋表现差这么多?就开始自己上网查资料,看人家的分析。这一琢磨,才慢慢摸到点门道。
我摸索出来的区别:
核心区别就在于“人”和“目标”,还有“投啥”。
先说指数基金。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复印机”。它选一个特定的指数,比如沪深300什么的,然后就尽量买齐这个指数里的所有股票,或者大部分,权重也尽量模仿。基金经理基本没啥发挥空间,就是个执行者,任务就是让基金的走势跟它追踪的那个指数差不多。你买它,就等于买了一篮子这个指数里的股票。
- 投资标的:主要就是特定指数里的那些股票,比如你买个沪深300指数基金,它就主要买沪深300指数包含的那300只股票。
- 投资目的:不追求跑赢市场多少,主要是想获得跟市场差不多的平均收益。省心省力,不用自己瞎琢磨买啥股票。
- 风险来源:主要风险就是整个股市的涨跌。指数涨,它就跟着涨;指数跌,它也跟着跌。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影响不大。
再说混合基金。这家伙就复杂多了,也灵活多了。它不仅能投股票,还能投债券、现金什么的,具体投啥、投多少比例,很大程度上是基金经理说了算。这个基金经理就像个大厨,手里的食材(股票、债券等)怎么搭配,全看他的本事和判断。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跟上市场,而是想方设法跑赢市场,争取更高的收益。
- 投资标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等,啥都能掺和点,看基金经理的策略。
- 投资目的:力求超越市场的平均收益,给咱赚更多的钱。这只是“力求”。
- 风险来源:除了市场本身的风险,还有基金经理的判断失误风险。万一经理看走眼了,或者操作不行,那基金表现可能还不如指数基金。他要是水平高,那可能收益就蹭蹭涨。
我后来就理解了。简单说,指数基金就是你买了个“大盘平均套餐”,厨师(指数规则)是固定的,菜品(成分股)也是基本固定的,味道(收益)就那样,随大流。混合基金,就像是你请了个私人大厨(基金经理),他今天用这些食材(股票、债券)给你做菜,明天可能换一批,味道好不好(收益高不高),很大程度上看这个大厨的水平和当天发挥。我自个儿现在是更偏向指数基金多一点,因为我觉得自己没那本事挑到好厨师,还不如老老实实吃大锅饭,省心,踏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