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买基金的时候,估摸着都琢磨过一个事儿:这基金单位净值,到底是高点还是低点我刚开始瞎捣鼓那会儿,也是一头雾水。看着有的基金,单位净值一块多,有的好几块,甚至十几块。我那会儿就寻思,是不是跟买菜一样,挑便宜的买,能买的份数多,将来涨起来不就赚翻了?
带着这个朴素的想法,我就真这么干过。那是我头一次正儿八经打算长期投点钱进去,不是小打小闹买着玩儿。我打开那个选基金的界面,一眼望过去,花花绿绿的。
我的第一次“净值高低大比拼”实践
我当时就立了个规矩,专门挑了几个净值瞅着挺低的基金,大概一块冒头,有的甚至还不到一块。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响:
- 想法一:这玩意儿净值低,感觉安全系数高,就算跌,还能跌到哪儿去?总不能跌成负数?(现在想想,真是嫩!)
- 想法二:同样的钱,买净值低的,份额多。比如我拿1000块钱,买1块的能买1000份,买10块的才100份。将来涨个1毛钱,1000份就能赚100块,100份才赚10块。多划算!
然后,我又手欠,顺手也买了个净值看着挺高的,当时好像是三块多还是四块来着,具体记不清了。我就想着,人家贵总有贵的道理,说不定更稳当,当个参照物。就这么着,我“高低搭配”组合就出炉了。
实践过程中的观察与反思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和观察了。每天有事没事就打开瞅瞅,跟看自家孩子似的。
过了大概几个月,情况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 那几个我精挑细选的低净值基金,表现真是五花八门。有的,确实涨了一点点,但没过几天又跌回去了,跟坐过山车似的,折腾半天,账户余额还是那个数,甚至还亏点手续费。有的,干脆就趴窝不动,跟睡着了一样,市场涨它不跟,市场跌它倒是跟着凑热闹。
- 反倒是我那个顺手买的高净值基金,虽然买的份数少,看着不热闹,但人家表现得还挺稳。市场好的时候,它也跟着涨,虽然涨幅可能不是最猛的那个,但胜在持续。市场不好的时候,它也跌,但感觉比那些低净值的要抗跌一些。
这时候我才开始琢磨,这事儿不对劲!难道我之前的想法是错的?
我就开始到处扒拉资料,看人家老的投资者怎么说。慢慢地,我才搞明白一些门道。
原来,基金的单位净值高低,本身说明不了太多问题。
一个基金净值高,可能是因为它成立时间比较长,过去的业绩一直不错,利润不断累积,净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这就像一个老店,口碑生意兴隆,家底厚实。
一个基金净值低,原因就多了:
- 可能是新发行的基金,刚开始募集的时候,面值一般都是1块钱。
- 也可能是之前业绩不佳,跌下来了,所以净值显得低。
- 还有一种情况是基金进行过分红,分红会把一部分收益以现金形式返还给投资者,基金净值也会相应降低。但这不代表基金变差了,钱到你口袋里了嘛
我的最终结论与经验分享
经过那次“高低搭配”的实践,再加上后来的学习和观察,我算是彻底明白了:买基金,真不能光盯着单位净值的高低。
重要的不是当前净值是1块还是10块,而是这个基金未来的增长潜力。 你买的是它未来的赚钱能力,而不是它现在这个价格标签好不好看。
你想,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牛掰,投的行业也有前景,那就算它现在净值高,未来还有可能更高。反过来,一个基金净值再低,如果它本身质地不行,或者基金经理水平有限,那它可能就一直在低位徘徊,甚至继续下跌。
我现在选基金,单位净值只是我参考的一个非常次要的因素。我更关注的是:
- 基金经理是谁?过往业绩怎么样?投资理念跟我合不合拍?
- 基金的投资方向是什么?是股票型、债券型还是混合型?主要投资哪些行业?这些行业前景如何?
- 基金的长期业绩怎么样?不能只看短期,要拉长时间看它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 当前的市场环境怎么样?是不是适合买入这类基金?
总结一下我的实践体会:
单位净值高,不代表就贵得没道理,可能人家是“绩优股”;单位净值低,也不代表就便宜占了多大便宜,可能人家是“困难户”。
如果你经过全面分析,选定了一只优质基金,那么在它因为市场短期波动导致净值回调的时候买入,那确实能买到更多的份额,相对来说是更划算一些。但这前提是你已经判断出它是一只好基金,值得长期持有。
各位朋友,别再简单地问“净值高好还是低好”了,这问题本身就有点把人往沟里带。关键还是得看基金本身的“内功”如何。多花点时间研究基金的基本面,比单纯纠结价格高低要靠谱得多!这就是我的一点实践心得,希望能帮到大家伙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