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我就琢磨着想看看现在市面上哪些基金比较牛,就是那个净值排名靠前的。这种东西嘛自己瞎琢磨不如实际动手查查看,顺便也当是给自己做个记录。
我的查找之旅开始
咱也不是啥专业人士,就是个普通基民,所以第一反应就是打开电脑,上那些咱们平时看基金资讯的网站。你想,这种排名数据,大平台肯定都有。
第一步:选平台,开搜!
我就先打开了那个大伙儿都晓得的“东方财富网”,还有“天天基金网”之类的。这种网站数据比较全,用起来也顺手。进去之后,一般导航栏或者首页都会有“基金排行”、“基金筛选”这类的入口,点进去再说。
第二步:筛选条件,得整明白
点进去之后,哇,那基金列表,密密麻麻的,看得我眼都花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还有啥QDII,一大堆。光是“十大基金净值排名”这个标题,有点笼统。你是要所有类型的放一起比?还是特定类型的?
我就寻思着,一般大伙儿关注的多的,还是偏股型或者混合型的,波动大,收益想象空间也大。所以我一般会先看看“近期表现”,比如“近一周”、“近一月”、“近三月”、“近一年”或者“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排名。这个“净值”,最终还是体现在收益率上了嘛
我一般会重点关注“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然后再看它各个阶段的“净值增长率”。这个增长率才是王道!
数据整理与对比
在不同平台上,我都会按照类似的筛选逻辑去操作。比如,我会先选“开放式基金”,然后可能会按“类型”筛选一下,比如“股票型”或者“混合型”。接着就是按“阶段涨幅”从高到低排序。
遇到的“小麻烦”
你还别说,有时候不同网站,或者你选的统计截止日期稍微差那么一两天,那个排出来的“十大”可能就会有点儿出入。这很正常,毕竟基金净值每天都在变动,统计的口径和更新速度不一样,结果自然有差异。
我一般会综合看几个数据源,把那些在好几个榜单上都名列前茅的基金给重点圈出来。这样感觉更靠谱点儿。
比如我看到有些资料提到像“大摩数字经济A”或者“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在某些阶段表现很猛,我就会特别留意一下这些是不是还在榜单前列,或者看看它们最近的净值走势。
我的“十大基金”是怎么出炉的(示例性)
经过一番折腾和比较,我通常会自己拉个单子。这里我就不列具体的基金代码和名称了,因为这玩意儿变化太快,我今天写出来,明天可能就不是那个排名了。主要是分享这个过程。
我会关注以下几个点来形成我心中的“十大”:
- 近期收益率: 这是最直观的,比如近1个月、近3个月、近6个月和近1年的收益率都排在前面的。
- 基金类型: 我会留意这些绩优基金主要集中在哪些类型,是偏重某个行业主题(比如之前提到的科创、AI、新能源),还是比较均衡配置的。
- 波动情况: 有些基金虽然涨得猛,但回撤也大,这个也得稍微注意下,虽然我这回主要看的是净值增长。
- 基金规模与成立时间: 太小或者刚成立不久的基金,我会多观察一下,业绩的持续性还需要时间检验。
然后我会把这些信息整理一下,比如做个简单的表格,写上基金名称、代码、最新的单位净值,还有它在不同时间段的涨幅。这样一看就比较清楚了。
举个例子,我可能会得到类似这样的列表(注意:以下为纯示例,非真实推荐):
- 某某消费主题混合 - 单位净值* - 近期表现强劲
- 某某科技先锋股票 - 单位净值* - 今年以来回报突出
- 某某稳健增长债券 - 单位净值* - (如果我也关注债券的话)
- ...以此类推,凑够十个我当前关注的。
一些心得体会
这个“十大”是动态变化的,千万别刻舟求剑。今天你看是这十个,下个月可能就大换血了。参考意义大于绝对的指导意义。
找到这些排名靠前的基金后,不能光看排名就冲进去。还得再花时间研究下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是谁,投资策略是啥,重仓了哪些股票或者债券,这些都挺重要的。
我这么一通操作下来,主要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对当前市场哪些方向比较受资金青睐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这算是我自己的一种学习和记录方式。希望对大伙儿有点启发,但记住,投资有风险,做决策还得自己多琢磨、多研究!
整个过程不复杂,就是需要点耐心去筛选和对比。今天就分享到这儿,下次再有啥实践心得,再来和大伙儿唠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