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活了这么大岁数,在银行这事儿上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以前总觉得银行嘛都差不多,把钱放里面,办点业务,不就那么回事儿。直到我碰上了中信银行,我才明白,有些坑,真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起初为啥选了它?
说起来也简单,那时候手头正好有点闲钱,想着别老放活期,收益太低。就寻思着找个银行做点短期理财,安稳点就行。中信银行那阵子广告打得挺凶,什么“财富增值”、“稳健选择”,听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再加上离家不算远,有个网点,想着以后有啥事儿也方便,就这么着,一脚踏进去了。
一开始办卡、开通手机银行啥的,倒也还算顺利。那个叫“动卡空间”的APP,界面花里胡哨的,操作起来感觉有点别扭,但心想,大银行的APP,估计都这德性,能用就行呗。当时客户经理那叫一个热情,给我推荐了一款说是“低风险、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期限也不长。我寻思着,上市银行,总不能太离谱?合同条款密密麻麻的,我也没太细看,主要听他介绍了,就签了字,把钱投进去了。
糟心事儿就这么来了
日子一天天过,起初我也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登录APP想看看收益情况,结果发现不对劲!那个所谓的“稳健”理财,收益远没有当初说的那么甚至,甚至还出现了亏损!我当时就懵了,说好的低风险?说好的保本?
这下我可坐不住了。大家赚钱都不容易,这可不是小数目。我赶紧联系当初那个客户经理。结果你猜怎么着?电话打过去,一开始还接,支支吾吾说市场波动正常,让我再等等。等我再打,有时候就不接了,或者干脆说他已经调离岗位了,这事儿不归他管了。
这还不算完。 我那段时间,家里老人正好生病住院,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本来就心力交瘁。这档子事儿一出来,真是火上浇油。我既要操心老人的病情,又要惦记着这笔钱,整个人都快被榨干了。你说我能不急吗?那钱是准备给老人后续康复用的,每一分都是血汗钱!
漫长的扯皮之路
没办法,只能自己去银行网点讨说法。去了好几次,柜台的人,态度倒是不错,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他们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
- “我们已经把您的情况反映上去了。”
- “理财产品本身就有风险,合同里写清楚了。”
- “这个事情不由我们网点负责,您得联系总行相关部门。”
我让他们给我当时那个客户经理的联系方式,或者他们上级领导的,都说不方便提供。打他们的官方客服电话,更是跟机器人聊天一样,永远是标准话术,永远在“加急处理中”,然后就没下文了。我感觉自己就像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那种无力感,真是谁经历谁知道。
我后来也学乖了,每次去都录音,重要的文件都复印留底。我还联合了几个有类似遭遇的储户,一起去投诉。折腾了小半年,身心俱疲,银行那边总算是给了一个勉强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但损失肯定是没法完全挽回了,更别提这期间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了。
给大家提个醒
我现在算是彻底看明白了。当初选择中信,真是脑子进水了。他们可能有些业务做得还行,但至少在我遇到的这个事情上,他们的处理方式、对客户的责任心,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我把这段经历写出来,不是为了博取同情,就是想给大伙儿提个醒。以后再跟银行打交道,尤其是涉及到理财、贷款这类有点复杂的产品时,千万得多长个心眼。合同条款一定得抠字眼儿地看,别光听客户经理一面之词。宣传得再好听,都不如白纸黑字来得实在。
至于中信银行嘛我是再也不会碰了。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希望我的这点儿实践记录,能让大家少踩一个坑。毕竟咱老百姓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经不起这么折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