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咱聊聊“政法委书记”这个主题。这词儿听着挺大,挺严肃的,对?我琢磨这政法委书记,不就跟电视里演的似的,开开会,指示指示工作,管管公安、法院、检察院这些部门嘛感觉权力不小,责任也挺大。
我的“实践”开端
我真正开始琢磨这事儿,还得从我们小区那档子破事说起。那阵子,我们小区因为停车位的事儿,闹得是鸡飞狗跳。老的少的,有车的没车的,天天吵,甚至还有动手的。物业,和稀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报警,警察来了也就调解几句,人一走,该吵还吵。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小区里芝麻绿豆大的事儿都摆不平,一个地方那么多的矛盾纠纷,那些政法委书记们是怎么管过来的?
尝试“协调”与“维稳”
有点爱管闲事,也看不惯小区天天这么乱糟糟的。于是我就寻思着,能不能也学学人家“政法委”那套,来个“综合治理”。
第一步,我先去摸底。挨家挨户地问,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理我,碰了不少钉子。但大概也了解了各方的诉求:
- 有车的业主觉得,我买了房,就该有地方停车,物业规划不合理。
- 没车的业主觉得,凭什么车占那么多公共区域,影响我们老人孩子活动。
- 租户也觉得自己有权利,交了钱的。
- 物业,就喊冤,说历史遗留问题,他们也没辙。
第二步,我试着去“协调”。我拉了个群,把几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人都拉进来。好家伙,群里比现实中吵得还凶,各种刷屏,讲道理的少,发泄情绪的多。我那时候就体会到了,这“协调”俩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跟打仗似的。
我学着电视里那些领导的样子,先是安抚情绪,“大家的心情我理解”,然后摆事实,“小区车位就这么多,这是客观情况”,再讲点“大道理”,“邻里和谐最重要”。效果不大,人家该吵还吵。
深入“矛盾焦点”
后来我发现,光这么说没用。得找到矛盾的根源,然后一个一个解决。这就有点像政法委书记要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一样。
我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还有就是缺乏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规则。于是我开始琢磨怎么制定一个相对公平的方案。那段时间,我天天在小区里转悠,跟不同的人聊天,听他们的抱怨和建议。晚上回家就整理,画图,写方案初稿。
这个过程里,我得去“督促”物业拿出原始规划图,得去“监督”他们公示一些数据,还得“教育”一些业主,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不就是政法委书记工作里提到的“督促和监督”,“普法宣传教育”的雏形嘛虽然我这级别差远了,但那股劲儿是相似的。
“拍板”与后续
折腾了差不多一个月,总算弄出来一个大家都还能勉强接受的初步方案,比如固定车位和流动车位怎么划分,外来车辆怎么管理,收益怎么分配用于小区建设等等。然后我又组织开了几次协调会,反复修改。总算把这事儿给暂时平息下去了。
虽然只是小区里的一件小事,但搞完之后,我真是累得够呛。那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一个政法委书记,要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比我们小区这复杂多了,涉及的利益方也更多,压力得多大!
他们不仅要懂法律,懂政策,还得会做群众工作,会平衡各方利益,关键时刻还得能“拍板”,承担责任。这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文件那么简单,背后得有多少看不见的努力和付出。
通过我们小区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我算是对“政法委书记”这个角色有了那么一点点感性的认识。他们就是在一个更大的“小区”里,干着类似的“协调”、“维稳”、“抓落实”的活儿,只不过难度系数要高出无数倍。不容易,真不容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