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亚太卫星,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我当初是怎么折腾的。纯粹是好奇,加上家里那会儿电视节目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看得实在腻歪了。我就寻思着,能不能搞个卫星天线,看看外面大千世界的频道,那多带劲!
最初的念头与准备
这念头一起,我就开始在网上瞎琢磨。那时候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找资料也费劲。主要就是看看人家玩卫星电视的都用啥设备,什么牌子的接收机锅多大合适,还有最重要的,对准哪个卫星信号强,节目多。
看着看着,就锁定了“亚太”系列的几颗星,特别是那个亚太5号,听说免费节目不少,性价比高。然后就是准备家伙事儿了:
- 一个大小合适的卫星锅,我记得当时选了个不大不小的,怕太大了邻居有意见。
- 一个高频头,就是装在锅前面那个小方盒子,用来接收信号的。
- 一台卫星接收机,这个是核心,用来解码信号,把电视节目放出来。
- 还有若干馈线、F头什么的连接配件。
东西都是从网上淘的,或者去本地的电子市场转悠买的。那会儿就觉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特有成就感。
艰难的安装与调试
设备到手,接下来就是最考验耐心和体力的环节了——安装调试。我先把锅架子固定在阳台外面一个相对开阔,朝南偏西(大概方向,具体得调)的地方。这步就费老大劲了,钻孔、上膨胀螺丝,弄得满头大汗。
然后是把锅面装到架子上,高频头固定馈线也接上。接下来就是找星。这可真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我把接收机和一台小电视搬到阳台,一边看着接收机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条,一边慢慢地、一度一度地转动锅面,仰角也是一点点地调。那真叫一个大海捞针!
一开始啥信号都没有,心里那个急。只能一遍遍地调整方位角和仰角。网上查的参数只是个大概,实际操作起来,差一点都不行。有时候手都酸了,脖子也僵了,信号条还是纹丝不动。好几次都想放弃了,但又不甘心,那么多钱都花出去了。
我就不停地试,不停地小幅度调整。终于,有一次,信号强度条突然噌地一下上去了!虽然还不是很稳定,但起码有信号了!那时候的心情,简直比中了彩票还激动!
守得云开见月明
有了初步信号,接下来就是细调,让信号质量达到最这个过程也是反反复复,把固定螺丝稍微松一点,轻轻地、毫米级地调整锅的方向和高频头的焦距、极化角。直到信号质量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才敢把所有螺丝拧紧。
把线整理接收机连上家里的主电视。打开接收机,开始自动搜索节目。看着频道列表一个个蹦出来,什么中央教育台系列、一些地方台的国际频道,还有凤凰卫视、星空卫视、MTV音乐台、ESPN体育台之类的,虽然有些是加密的看不了,但免费的也不少。尤其是能收到一些以前根本看不到的新闻台、电影台,感觉世界一下子就变大了。
我记得当时搜出来有中央四套,还有一些东南亚那边的频道,什么NHK、KBS WORLD,虽然语言不通,但看看画面也挺新鲜。有些频道名字奇奇怪怪的,像什么“艺华宣传”、“家庭影院亚洲频道”,都挨个看了一遍。
整个过程下来,虽然累得够呛,手上也磨了几个泡,但当看到电视上出现清晰的画面时,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这亚太卫星,算是被我给“逮”住了。后来有时候信号不我还得爬出去再微调一下,也算是熟能生巧了。这实践过程,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